不聚焦效果的形式都是徒劳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1人
南山老姜
看到一本邻居孩子的奥数课本,上面该做笔记的地方大部分空空如也,有些胡乱画了几下,练习也基本是乱做。可以想像这孩子上课时的情况,一定是完全不在状态,胡乱做些痕迹料也是糊弄父母而为。
联想到很多家长看到别人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类培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伍了,也跟着送去。认为花钱把孩子交给机构,就可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但这类家长多数时候仅仅起个接送的作用,基本没怎么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内容、问题、状态。这样的培训只是完成了培训的形式,家长取得了心理上自己孩子没有输的安慰而已,而孩子真正的收获并不大。没有输在形式上,但输在了效果上。
不仅是报班,只重形式在家庭教育上也随处可见。比如最近听说的一件事,另一位朋友到西方做一年访问学者,把孩子带过去想学一年英语,让英语过关。但回来后孩子不但英语没过关,而且学业也跟不上了,自信心也受到较大打击,还不如在国内的同年级孩子。究其原因,其在访问时,并没有把孩子学英语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努力创造好学英语的环境,而是让孩子主要和当时的中国孩子一起玩,这当然和在中国换一个地方玩就没啥太大区别了。
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要取得更大的效果,必然要从初心出发,持续地用心关注过程、关注问题、关注结果。
不只是在孩子的成长上,在自我的成长上也是一样,唯聚焦效果,才能把每一次经历尽量化为自己的真正财富,否则所有形式都是徒劳,白费精力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