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女人
她和他把刚升入初中的儿子留在了老家,带着刚刚六岁的女儿,进城投奔姑姑,打算趁年轻挣点钱。
姑姑和姑父也是普通工人,帮不了他们多大的忙。姑父帮他们租了一间一楼小院改造的小房子,又帮着给孩子联系了学校,他们一家三口总算安顿下来。
他俩一没学历,二没技术,能找什么挣钱的活呀,姑父建议他俩去卖菜。
说干就干,姑姑帮忙找了个不错的菜市场,租了个摊位,他负责去批发市场进菜,她负责在市场内盯摊。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一天下来,小有收获,俩人干劲儿更足了。
时间长了,俩人摸熟了市场行情,掌握了附近居民的需求情况,再加上她态度和善,手脚利索,头脑灵活,竟拥有了一些老主户,回头客非常稳定,每天也有了基本固定的收入,两个人感觉日子越过越开心。
时间飞快,三年过去了。儿子初中毕业了,上了中专,女儿马上升入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也不错。她和他憧憬着,再挣几年钱,也能交个首付,买套房子了。
到差不多六个年头的时候,她先是发现有时候卖菜的钱会对不上账,进而发现他在摊位帮忙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还魂不守舍。女人的直觉告诉她,他可能出问题了。
她开始有针对性地和他谈一些诸如家庭的责任感和重要性、儿女的将来,甚至和他描绘两个人老了以后的情景,试图打动他,挽回他的心。开始他还能敷衍地听听,象征性地“嗯嗯”两声,后来,干脆就拂袖而去了。
其实近一年来,风言风语早就有了,因为她一直相信他,还有就是应了那句话,“男人出轨,自己老婆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但事实让她不得不相信,他出轨了,而且还知道,他和一发廊女处出了感情,根本不在乎这个家了。
继而,两人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婚姻的不幸,最直接伤害的是孩子。租住在小小斗室,他们的争吵,大大地影响了女儿。当她接到老师电话,告诉她女儿学习一落千丈的时候,身心疲惫的她选择了离婚。
没了他去批发市场进货,她的菜摊也干不下去了。她只能去做家政服务员。好在儿子中专毕业,找到了工作,生活还得继续。只是女儿,升入初中,再也不是以前乖巧的样子了。
由于她被家庭状况整得焦头烂额,当时女儿正是青春期,她没心情,疏于对女儿的照顾。女儿也受他俩吵架的影响,根本无心学习。
她最后悔的是,对女儿的彩色指甲,她没在意;对女儿的浓妆艳抹,她也没在意。直到老师说女儿没来学校,她才感到事情的严重。
她和姑姑、姑父找了三天,才得知女儿和一个市区无业的男孩同居了。十三岁的女孩呀!当她把女儿接回家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的心,在被一把锋利的小尖刀一下一下地剜着,没有血,也感觉不到疼。
她的眼睛是空洞的,仿佛没了灵魂,只剩下一具躯壳。绝望,绝望得无以复加。女儿并没有因为她的心痛而走入正轨,她辍学了,声称不用母亲管,沦落为一个问题女孩。
好在儿子听话,能吃苦,努力工作。这给了她黑暗人生中燃起了光亮,也给了她生活的动力。
在姑姑一家的开导和照顾下,她渐渐地回归了自我,又重新找了一份家政的工作。生活在平静中继续着。
又过了几年,她突然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告诉她,他在石家庄,病了,非常严重,想见她。
这个电话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她刚刚平复下来的心里。她纠结着,去还是不去。晚上,她和儿子商量,儿子表示自己去不了,一方面从心里不能原谅父亲,另一方面,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儿子也不赞成她去。她知道,儿子对他父亲还在耿耿于怀。
第二天,她辗转联系到女儿,女儿听后,只有一句话:“别和我提他,他爱怎么的就怎么的。”
她终是抵不过内心的善良,独自踏上了去石家庄的火车。
到那才知道,他和当初的发廊女已经结婚,在石家庄定居。这次是他脑中风瘫痪在床,发廊女不想伺候他,想把他甩给她和孩子们。
面对负心人,她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但善良也是有底线的。她拿出了随身带着的几千块钱,郑重地对他说:“我今天是替儿女来看你,这些钱你留着,以后就不要再联系孩子们了。”转过身她又对发廊女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下去。”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如今,她依然做着家政,和儿子相依为命,过着平静的日子。女儿能走上正轨,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