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三十年——和欧阳宝玉的一次对话
昨天趁周末去参加了《1987,我们的红楼梦》这本书,欧阳奋强(87版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在深圳的签售活动。卡着时间点去,却没想到书城的签售厅已经完全爆满,挤满了读者和影迷。有一边安慰哭闹小朋友的年轻妈妈,有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但主力军还是80后90后。书店的各层推荐区都摆满了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可能这些主创们都没有想到,一部电视剧纪念活动却成为了四大名著《红楼梦》在国内民间的又一次普及与推广。
现场等待活动的读者和影迷喜欢看访谈,尤其是深度访谈。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没有机会可以体验多种不同的人生,参与不同的生活阅历,而真正出色的访谈节目可以带观众去感受,去体会不同的人生,旁观者往往看到的是该对象不同与我们的生活表面,但优秀的访谈者可以挖掘出当事人其选择中的背后,无论顺境也好,当下的选择及背后想法才是造成其不同生活的根本原因。
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优越感,站在上帝视角一览众山小,看着芸芸众生在人生迷宫中在摸索着前行,而后有人来一一问询他们,为什么刚刚你这样走,为什么你没有选择那条路。就好像你和被访谈者一样,重新站在了那个十字路口,一方面跟随了他的选择去走,体会选择之后的人生,感受他对生活的感受,而另一个自己又在想,如果自己在当下那个路口,和他做出了不一样的一条路,又会是怎样。
其实一直很希望鲁豫可以采访87版《红楼梦》的主创团队,虽然大家一直吐槽鲁豫的采访能力,但不得不承认,在国内做访谈的节目中,她的节目和访问中所表达的观点还是处于较高的一个水平。几乎看遍了所有电视节目、网络节目对于87版红楼梦的采访,可所有节目都是一个套路,主持人和编导没有用心想要再去挖掘一些新的内容出来,同时也并没有走进主创的心里去,来来回回炒冷饭。
所有和当年拍摄、选角相关的问题,几乎20周年艺术人生都问过,在这里再吐槽一次当年朱军没有把握住那么好的机会。而后关于追忆陈晓旭的环节也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因为要追忆而追忆,因为怀念而怀念,到底为什么,到底她的与众不同在哪里,她又为什么走向了这条路,到底剧组朋友的真实的想法,既没有追问也没有答案。
所以,当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时,引发了更多关于命运的讨论。
在鲁豫的采访中,后续转型幕后的欧阳奋强(贾宝玉的扮演者)说自己是一流的导演,但却是三流的运气,拍了这么多的片子都没有成功。邓婕说无论再塑造多少个角色,但都没有办法超越王熙凤。而扮演省亲元春的女演员而今身居美国,自己都感慨好像真的是如同元妃一般,终不能回家与父母团圆。
主持人想采访史湘云的扮演者(郭宵珍)时,对方却避开了所有的访问,匆匆的来参加活动,又匆匆的离开,却在活动现场后台,拥抱主持人时,满眼都是忍不住的泪水和感叹,据说她在拍摄完之后因为两次报考中戏落败,回到家乡把三年内在剧组里写的全部日记烧毁,这里面又包含了多少她背后的无奈。
作为读者,作为观众,我们不由自主的神话了所有红楼梦的演员们,对于演员们在结束红楼梦拍摄的生活给予了更多自己的感叹和唏嘘,这到底是演员们沉梦不醒,还是我们入戏太深?
鲁豫自己说的特别坦白: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么多年,没有谁是容易的,没有谁没有经历过坎坷的,没有谁是没有故事的。而我们作为读者去不知觉的在神话他们,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都带有了神奇的色彩。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算是我们看到的认为在后红楼梦时代发展最好的邓婕,但真的从艺术创造上来看,红楼梦才是她的巅峰之作。就好像爬山一般,在最美好的年纪,最美的状态,遇到了最美的红楼梦,最棒的创作年代,从而完成了这部最美的作品,到达了一个所谓的顶点,而后走过这个巅峰,哪怕只是走平常路一样,和巅峰相比,却还是有所落差,这种与最美好之间的落差,便是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欧阳奋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可能这一生的运气都在红楼梦演贾宝玉的时候用完了。
而在采访一众远离故乡的主创人员时,大家而提到最多的词是改变,而后提到的就是走进了红楼梦,才读懂了人生,到最后都才明白什么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昨天在现场的互动环节,我也同样把这样的问题提给了欧阳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我的问题大致是:
在读者看来,你们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大家总是会把角色的际遇与演员人生的起伏相关联,这到底是不是我们的自私执念?还是说,在十七八岁那样的年纪,在这样一部悲剧且人生意义浓重的作品中沉浸三年,对于你们后续人生的价值观判断、面对生活起伏时的心态,真的有影响?
我很感激的是,看到了他在听问题时的认真思考以及回答前的片刻犹豫,最后他说的那段话大致意义是说:红楼梦的伟大足以影响数代人,但就他个人,他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也可能是很早他就认识到了不可以一直在这样的影响中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转型从头开始。
而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三十年,我们演绎的是红楼梦这不朽的作品。而观众从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岁月。
看过这么多对于红楼梦学者研究也好、幕后故事也罢,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和感悟中,每一派的学者都对自己学派所研究的观点而誓死捍卫,甚至派系斗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当中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段关于87版红楼梦编剧,著名红学家周岭先生的采访。
当他自己讲述到为什么会选择在拍摄完成后下海经商的主要原因时提到:
在90年代初期那场著名的红学派系斗争中,斗争之激烈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他正是不忍也不愿意参战其中,才选择隐退。关于隐退的原因他这样说:所有关于红楼梦的执着都是不对,所有关于红楼梦的坚持都是不对的。
红楼梦最终讲的是空,讲的是悟,讲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再富,你富得过四大家族么,你再美好,美好得过大观园么?但是到最后一切都是虚无,看红楼梦能够看得开所有,才叫真的看得懂。
一朝入梦,终身不醒,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的。红楼梦不是一本教人入梦的书,而应该是一本教人出梦的书,所有的执着、痴迷都是不对的。红楼梦最终讲的是空,讲的是悟,讲的是醒。顺境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逆境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
最后借用导演在总结这三十年来的最后一句话,他说:
欧阳奋强的签名好就是了,了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