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前,为何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击败淮南王英布,返回长安途中,旧伤发作,一病不起。回到长安后,得知燕王卢绾反叛,于是派出樊哙以相国身份,前往平定卢绾叛乱。樊哙刚走没多久,就有人在刘邦跟前说,樊哙与吕后串通,要在刘邦死后图谋不轨。
听到这话后,刘邦决定临阵换将,除掉樊哙,与陈平商议之后,派陈平和周勃,前往樊哙军中,将樊哙拿下,尽快取下樊哙人头,献于御前。刘邦安排陈平去杀樊哙,绝不是因为老糊涂了,这个布局堪称汉初最精妙的一个政治布局。
刘邦对吕后的干预朝政,早已不满,不得不考虑身后的安排
平定英布叛乱后,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但是面对强大的吕氏集团,刘邦已经没有精力去解决了,但是为了刘氏江山,他必须要作出安排。
刘邦很清楚,吕后敢在朝中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一方面是依靠自己皇后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吕雉身后的外戚集团。吕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两个,一个是吕雉的兄长吕泽,另一个就是吕雉的妹夫樊哙。汉高祖八年,周吕侯吕泽去世,因此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对他来说,吕氏集团,最令他头疼的只有樊哙了。
在西汉开国功臣中,樊哙也是仅次于萧何、曹参、周勃。因此如果樊哙背叛刘氏,对汉朝将是巨大的灾难。正是由于这种能力和身份的双重因素,刘邦对樊哙也是又爱又恨,对他又放心又担忧。当有人说樊哙与吕雉勾结,准备在了刘邦死后图谋不轨的时候,刘邦就开始不得不采取行动了。
刘邦与陈平商量除掉樊哙,他的目的真的是樊哙的人头吗?恐怕并不是,如果就是为了杀死樊哙,恐怕其他人比陈平更合适吧。
第一层意思,以陈平换樊哙,断去吕氏的一臂
樊哙对于吕氏的作用,比任何人都重要,除去樊哙之后,吕氏将再没有人能够控制军队。即使吕雉授予吕氏子弟再高的地位,也只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所以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派陈平去诛杀樊哙。如果陈平成功杀死樊哙,那么刘邦的初步目的是达到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陈平,最差的结果就是陈平结怨吕后,被吕雉杀死。
虽然损失陈平很可惜,但是这个代价对大汉朝的大局是可以承担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结果,刘邦与陈平秘密商议的,恐怕并不是怎么杀死樊哙。而是杀死樊哙后怎么收场,因此对陈平肯定还有其他的安排来保全性命,大不了就是去吴国、楚国等,吕后不敢惹得诸侯国躲避一段时间。
第二层意思,名为杀死樊哙,其实就是警告樊哙
樊哙这个人,表面上是屠狗的出身,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但是樊哙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而且格局很大的人。
有两个故事就能说明,樊哙不仅仅有勇武,更有很不错的眼光。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后,被秦宫的富丽堂皇迷住了眼睛。刘邦就想留在秦宫好好享受一番,但是樊哙敏锐地察觉到了刘邦面临的危机,力劝刘邦撤出咸阳,驻军霸上。起初刘邦根本听不进去,樊哙反复劝谏,最后张良也劝说刘邦。刘邦采纳了樊哙和张良的劝谏,退出咸阳,封闭秦国府库,驻军霸上。
淮南王英布造反时,刘邦率军讨伐,在路上刘邦病重了,不愿意见人。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入内觐见,只有樊哙忍不住,带着众臣闯入刘邦账内。痛哭流涕地对刘邦说,他们跟随刘邦从沛县起兵,平定天下,多么威武雄壮,现在天下平定了,怎么反倒开始懈怠了,不召见大臣,反而亲近一个宦官,难道忘了秦朝因为赵高而灭亡吗?如此缜密而令人信服的劝说,怎么可能是一个鲁莽而没有智谋的人说出来的话呢?可见樊哙的胆识和眼光是非常高明的。
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樊哙的原因,有些人一点就通,有些人脑袋掉了也不明白。樊哙肯定是前者,几十年的兄弟,刘邦也很了解他,派陈平去名义上是杀樊哙,其实就是为了警告樊哙。现在,你大哥的刘氏江山,走到了关键的时候,你老小子,可得擦亮眼睛了,别搞不清楚状况,给拥护刘氏的老兄弟惹麻烦,刘邦相信樊哙能明白这个道理。
第三层意思,刘邦和陈平等人合谋演的一场戏,为陈平施恩于吕氏
刘邦临终前,已经知道吕氏干政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刘盈柔弱,大臣也畏惧吕后,没人能够阻止吕雉把持朝政。因此在刘邦临死前,对人事的安排上,就又以王陵、陈平为左右丞相辅政,以周勃为太尉,“安刘者勃也”,将来要靠周勃来安定刘氏江山。但是周勃一个人恐怕难以完成诛杀诸吕,安定刘氏江山的大业,必须要安排其他人一起来完成。
王陵生性耿直,恐怕很难在吕雉手下任职,而陈平足智多谋,但是生性趋利避害,如果王陵离开,陈平恐怕扛不住,要被吕雉收拾了。因而他们就安排了一出,诛杀樊哙的戏码,让陈平和周勃配合演一出保护樊哙的好戏。令吕后众人感激陈平,这样就能确保陈平在朝中的地位。刘邦曾对吕雉说过,陈平、周勃之后的事情,不是吕雉能知道的。其意非常明确,就是要让陈平、周勃解决掉吕氏的威胁。
所以,诛杀樊哙这一举措的真相,很有可能就是要让陈平等人跟吕氏结个善缘,避免遭受了吕雉的毒手。刘邦一生看人极准,陈平这个老小子,生性就是趋利避害,杀樊哙这种事,安排他去做,刘邦摆明就是没想着杀樊哙,否则随便换个人,都比陈平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