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脾气”和“钉钉子”说说语言暴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fee39d39c8db4431.jpg)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小男孩。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时,就在后院的篱笆上钉一枚钉子。
第一天,男孩就在篱笆上钉了37枚钉子。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男孩慢慢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在篱笆上钉钉子简单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全天都没有发一次脾气。于是,父亲要求他,如果某一天一次脾气也没发,就再从篱笆上拔一枚钉子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终于拔出了篱笆上所有的钉子,他兴奋地告诉了父亲。父亲把男孩带到了篱笆边,对他说:“你已经做得很棒了,我的儿子,但是看看篱笆上的这些钉子眼,这面篱笆再也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而出口伤人时,你就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钉子。即使你最后收回了它,疤痕仍然存在。言语的伤害和肉体上的伤害是一样的。”
这是课堂上的完型的故事内容,再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再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们的若有所思,让我也忽然想起前不久《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哭着控诉她妈妈,让人十分痛心的的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0337255d35894e9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7b74c794477d1bb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672dda160329a4b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cf172590012455b9.jpg)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话是否也可能会伤害到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当我们在不良情绪下冲动说出的话,不仅收不回来,还可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一道永远的疤。
早上上班时104.5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广告是一对父子间的对话,孩子一边亲昵地询问,父亲一边不耐烦地吼叫,最终孩子沉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a4f365e961b37800.jpg)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5d868be24eca8a1e.jpg)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f6fa3faddf5bb1af.jpg)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4646/3711bf5c9ea8282d.jpg)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这不禁让我想到曾经知乎看到过的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看到这些,还对语言暴力不以为然吗?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请别再认为海报上的警示只是哗众取宠。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但也可能是语言暴力的始作俑者。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很弱小,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时刻警惕,不要成为语言暴力的帮凶。
Do not judge, and you won’t be judged. Do not condemn, and you won’t be condemned. Forgive, and you will be forgiven.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