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句一弹☞无欲不乱吗?
楠天下的太阳花/原创
一
《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精辟出奇,可谓句句经典传神,在下不得不「一句一弹」啊。
中国这头东方雄狮韬光养晦了几十年,偶尔风光咋露,便让世界之眼红心跳。这便是欲乱他国之心啊。
国与国间尚且如此,何况乎人与人之间呢?
二
当所有人都知道买房升值后,买房的风险便自然而来。因为,所有人的欲望把价格推到巅峰,还有谁去推动呢?
后继无人了。
资产一直扩张,房地产便有了蓄水池的功能。不让农产品涨价,不让日常用品涨价,但总有一类产品涨价,房地产当仁不让。
房地产成了可欲之物,民心就乱。
中国丈母娘的狠,不是源于房地产升值,而是源于对女儿的宠爱。
媳妇熬成婆,是2000年儒家文化的潜意识传递,这种可欲都成为了习惯定式。
当下的可欲与历史的可欲成为了双胞胎,深化了中国历史的潮起潮落,也推动着中国孜孜不倦地向前进。
三
2007年的股市,2015年的股市,可欲之物啊,必定血流成河,那是民心已乱。
尽管如此,为什么股市中总有10%或1%的人赚钱呢?
因为,分辨己之欲还是他之欲,就成了成败的分水岭。
我本清心寡欲,是你欲壑难填。我何罪之有?
苏询《权书·心术》中写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泰山崩」和「麋鹿兴」是它之欲,「色不变」和「目不瞬」是己之定。
不管最优秀的人如何定,大众已乱,潮流涌动,势不可挡。
所以,老子说,不点燃「可欲」,不使民心乱。因为,那是每朝末期农民起义的根源。生死不知,猪狗不如,死无可死,不如揭杆而起,尚有生机。
置之死地而反抗,成为了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标配。这也是一种生存之欲的展示。
四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话为政治家的治理找到了准绳。
不扰乱民心,这是治国之根。相反,你要搅动世界,就让人心乱起来。乱治在人心,或民心沸腾,或民心安定,这是治乱根本。
继续来看。如何搅乱民心呢?一个字,「欲」。
不刺激欲念,不以欲为饵,不让欲起来,则心如止水,则世如秋水。
欲才是民心更高层次的启动器。
有些公司人才满腹心思地说,「我真成了灭火器啊,哪儿有火往哪儿搬!」
这分明是说,哪儿欲望没理顺,哪儿就有他啊。
「欲」字便成了民心的压舱石。
要让民心力起,也要激发欲念,只是这种力是当下需要的力。全民创业,举国之力搞建设,三峡大坝之移民与建设等,皆是引导的欲。
所以,正当的欲是需要激发的,引发洪水的欲是需要禁止或疏导的。
表面是「心」,实质是「欲」。人类的一切全在于一个欲字。
老子已说透。
楠天,创立「楠天道德经研习工作室」。欢迎关注,老子及《道德经》研究主题系列:
道德经·一句一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