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哥的精致语文】《登勃朗峰》

2022-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街角听雨

第一次备这个课,我把重心放在“景物描写”。这是游记,写景游记么,当然要把“景物”作为重心。

第二次备课,我觉得,“写景”是前半部分,“写人”是后半部分,如果只把“景物”作为重心,而忽略了“写人”,似乎说不过去。所以,我就确定了两个教学重心。

然后,我就迷信“阅读提示”,上面说“写上山,用散文笔法;写下山,用小说笔法。”

首先“散文笔法”是个什么东西?游记本来就是散文一种,不用散文笔法还能用什么笔法?再说,写下山,就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因为遇到了一个狂车夫而有了惊险刺激的奇特体验,跟“小说笔法”有啥关系?写了人,写了旅途惊险,就是“小说笔法”?胡扯么。

第三次再推敲这篇课文。

评课的时候,我说,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这样的“一鱼两吃”是可以的,奇景、奇人、奇文,看起来板块是清晰的,且用一个“奇”字贯穿,也还是完整的。

但我当时觉得,三个环节之间的“生长力”似乎稍稍欠缺了点。

我提了一个建议,“语言形式”方面的学习活动可以加强,可以增加一个“不同翻译版本的语段比读”。

我最满意的两点:其一,自读课的课型特征更鲜明;其二,对课文的品读更细腻。

如果说,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对于马克吐温“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的体会,做得还不够。

这个课,上家常课没问题,如果是公开课,要把前后两块内容的学习无痕对接,或者融合,真的很难。

公开课教学,除了“实用性”,还要兼顾“观赏性”。

还有,“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不能作为本课的教学重心?

教学重点:“游记”怎么读。

结合本文,自由讨论,“游记”里面应该有哪些元素。在此过程中,完成“景物”与“人物”的研读。

重心活动,也是串起这两部分活动线索,是“心情”。游记,无论写景还是叙事,最主要的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思”。

所以,我的教学重心,是寻读文中的“乐”,圈点批注,自主交流。

当然,在“写景视角”上纠缠太久,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给课文添加副标题”没来得及交流展示。

活动:

寻读文中的“乐”,圈点批注,自主交流。

给课文添加副标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