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投资的心得体会
四年时间,总收益78.96%,年化收益近16%,一介草民,心感满足。有几点心得:
1. 关于投资,投什么?投宏观国运、投中观行业或微观个体未来的增长或对增长的预期。
2. 投资成败和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深度高度正相关。资产的增值都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判断的底层逻辑是充分理解钱流动方向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超发货币似乎已经成为标配,此时谁离钱最近、谁能抗通胀,谁就会涨,掐指一算:核心资产、黄金、一线房产。
3. 人类共识和信仰的力量,异常强大。1971年以来,信心的力量来自央行,为保经济增速,刺激消费和投资,超发货币,从而政府债务加重,信用逐渐降低,而剂量不断加大,仿佛药不能停,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共识开始变了,在新秩序还没有完全替代旧秩序之前,逐渐回归到人类最初的货币信仰--黄金。
4. 除认知优势外,还需要果敢行动、运气等一系列因素,能做到真正知行合一的人一定是极少数人,如果成功学只用一个字去诠释,那会是“挤”,挤什么?挤那些只有少数人知道,但只有少数人中的少数人知道还能长期坚持做到的事。
5.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场内既要有投资保值增值的能力,场外还得有稳定的赚钱能力。即使极端情况下也会拥有选择的权利。所以充足的现金流对自己、对企业,至关重要。
6. 敬畏有效市场。你所知的,市场知道;所不知的,市场也知道。在毫无信息优势可言的情况下,自以为拿把锤子就可大杀四方?不妨先问问自己,华尔街那群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为何不知?
7. 时间是普通人最有利的武器。长期定投指数,业绩自然会超过市场90%的投资者。坚守这样长期的、确定的结果,才有可能忽略短期波动。由此想到,幸福是什么?幸福绝不是绝对理性让资产收益最大化,而是对生活有确定的掌控感。定投并不完美,但宁可使用一个有瑕疵但是能坚持的策略,也不要选择绝对理性但是无法坚持的策略,因为那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根本坚持不下来。所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好好对身边的人和事尽责,比什么都强。
8. 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做好投资的最终答案竟然是机械式的定投。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我们学习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徐远教授给了很好的答案:是为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是为了折腾,而是为了不折腾;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智慧,管住自己的折腾之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你才有可能慢慢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随着认知边界的拓展,你就可以慢慢做一点主动的资产配置了。
9. 即便道理如此浅显,结果如此确定,但知易行难,最终能走到最后的注定还是极少数,最大的变量是自己内心的欲望。正如巴菲特所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