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的知识之路》(二)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6人  端木子羽

一、宗教与道德

少年时期是形成个人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机。虽然不甚清楚,为何宗教是和道德衔接最为紧密的内容,但穆勒的的确确将父亲对宗教态度对他的影响列在了最前端。

父亲反对武断的无神论,”他认为武断的无神论很荒诞,就像那些被称作无神论者的人,大部分人做的事情也很荒诞。“ 同样,我对这个世界超自然的存在仍旧抱有希望,反对武断地自我标榜无神论者。但同时,基督教亦不受他认可,”他反对的根据是道德上的,要高于智力层面。他觉得无法相信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是兼有无穷力量、完美善良和正义的造物主的作品。人们试图蒙蔽自己以接受这种明显的矛盾。“但另一方面,考虑事物发展的”自我能动性“,事物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不再受创造者掌控,美好的雏形并不意味着它会一直朝着真善美进发。

父亲和卢克莱修对宗教损害美德的观点,”他对宗教的厌恶不是因为它不过是一种精神欺骗,而是宗教是一种强大的道德罪恶。他认为宗教是道德的最大敌人:首先,通过构建虚伪的美德——宗教的教义、虔诚的情感和宗教仪式,这些都与人类的美德没有关系——让它们取代真正的美德,为人接受;但最最重要的,是通过从根本上损害道德的标准,让这个标准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这个人得到了所有慷慨的奉承话“。而这样一个人,又被塑造的十分邪恶,创造了地狱,且创造人类时就带着这种让”人们生而受难“的目的。 宗教徒接受这种矛盾教义的能力,则多因为他们并未从事物的本身出发去推理,而只是汲取自己感觉喜欢的东西——”他们崇拜的并不是这个魔鬼,而是他们对于美德的理想“。但这样的信仰使得这种理想很可怜,所以,”道德一直都是一种盲目的传统,没有一贯的原则,也没有一贯的感情去引导它“。这段话的确发人深省,但实际上,如果社会缺少宗教对民众的凝聚力,有什么来纾解人们的精神压力、担任广泛亲密联系的枢纽?大抵我们人多数生而不是为了纯粹道德,而是为了生存以及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以,道德的纯粹性和原则性,于这个社会整体以及生活在社会的一般社会人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卓越的那一批人中,有很大比例是彻底的宗教怀疑论者。他们中很多人克制自己不作声明——”唯恐说出来会削弱现有的信仰,进而削弱现有的约束,这样一来反而有害无益“。如果一瞬间,引以为生命要旨的信仰受到权威的否认,对于广大信众而言的打击绝对不小。相比那些占据主流的一神论宗教,那些多神论宗教——有着同样具有美丑善恶的神的世界——会显得更加合理。

宗教覆盖的人群之广,对信众的影响力之大,其身负的道德标准确实可以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与宗教本身存在的矛盾相对,宗教改革——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争取思想自由的决定性的伟大战斗“

由于宗教和道德是我非常陌生的一个领域,其中的许多认识皆得益于穆勒的讲述,以及以往对宗教人类学的一些浅薄涉略,而是非究竟如何却无法更深入地探讨。

二、表达信念的力量和果断

”信念“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概念,究竟我们对于理想和人生观的坚持是否是属于信念?但一般,无论对于理想、道德还是其他的一些抉择,我们往往左右摇摆,迫于社会的压力和追名逐利的压力。那么”表达信念时体现出来来的力量和果断“,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与众不同的信念自身不具有力量和果决,随着周围环境的变迁,难免不会落入以往想要逃离的窠臼——这时候,那些”信念“多少沦为他人或自己的笑料。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确实能够担任众人在道德和品格上面的丰碑。”苏格拉底的追随者”所提倡的:”正直、节制(这个词他用的很广泛)、诚实、坚定、乐于承受痛苦,尤其是辛苦的劳动;关心公共福利;以品质评价人物,以内在的可用性评价事物;一生努力,而非自我放纵、松懈和懒散“。言辞质朴而有力。

赫拉克勒斯的抉择

人们总有一种当前比以往更幸福、日后会比当前更幸福的预期。我们通常将幸福简要地等价于快乐——而快乐真的是我们人生应当孜孜以求、超越其他事物意义的吗?无可否认,生活中更多的失败,可以归因于对快乐的过高估计,以至于悄无声息地迈入欲望的境地。凡事还当有个适度,对于幸福和快乐的片面追求,并无助于让人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纠葛着死亡、恶意和病痛的世界。虽然上不理解穆勒父亲,”在青春的鲜活和永不知足的好奇心消失之后,人类的生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可怜的东西“,话中的切实含义,但隔着厚重的时间幕离能隐约看见日后的光景。对于父亲而言,”他一直都视智力享受高于其他任何享受,从未改变,即使以他们带来的快乐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不顾其隐含的益处“

三、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应当是仅要求学生接受已经变得简单而有趣的东西”,否则教育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就被埋没了。在当今许多地区,无论中国、德国、抑或法国,初等院校的教育显得懒散而僵化,甚至一些高等院校也不将传授先锐和高深知识为首要目的。 严酷专制的旧教学体系的衰退,令人欢呼,但新兴的教育却多少显现出散漫和享乐气质。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将会是一批没有能力做任何不合意的水平”。 虽然没有一个全局的感受,但透过身边的人事,多少有些感触,只是目前仍然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四、自由与空间

“ 宽敞,自由的生活环境,比任何东西都更有助于提升一个民族的情操。这个精致、古老的地方有中世纪的建筑、庄严堂皇的李唐、宽敞高耸的房间,跟鄙陋、狭隘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很不一样,给人一种万物更大,更自由的感觉,加之修道院所处的庭院的特征,都给我一种诗意的陶冶。这地方风景赏心悦目,幽静隐蔽,绿树成荫,水声潺潺。”

而且,很多时候,思想的自由必须要借助空间的变换。只要始终身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便始终会受到该社会的文化政治偏好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