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辞世 | “时尚人类学家”的传奇一生
如果你曾经盛装打扮走在纽约街头,却发现自己被一个拿着相机、穿着海蓝色夹克的怪爷爷偷拍了,不要惊讶,那是比尔·坎宁汉在街拍呢。同时恭喜你,你的时尚品味完全在线。

6月25日,街拍鼻祖老爷爷比尔·坎宁汉去世。从此,纽约街头再也没有那个穿着蓝夹克拍照的怪老头了。
1978年,比尔·坎宁汉为纽约时代提供了一组街头时尚摄影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纽约时代》供稿三十多年,开启了街拍时代,被尊为“街拍鼻祖”。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大街上给穿着时尚人们拍照。
他拍摄的对象既有好莱坞一线明星也有普通人。不管是穿着肩部裁剪精致的海狸鼠皮大衣低调遁世的好莱坞巨星嘉宝,还是穿了一条新颖的裙子的路人,只要穿得时尚有个人风格他就会拍下来。相反,如果穿得毫无特色,就算你是影后凯瑟琳·德诺芙,老爷子连相机都懒得举。
比尔·坎宁汉在《纽约时报》有两个专栏,“On The Street”& “Evening Hours”。前者专注捕捉纽约时尚街拍,后者专门为纽约夜场宴会准备,地点不同人物不同,然而不变主角是时尚。
比尔·坎宁汉和时尚的首次触电是在少年时在波士顿的Bonwit Teller's打工的时候。
(Bonwit Teller's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时尚百货商场,大概相当于今天上海的K11商场iapm。)
从此,老爷子就认定了时尚,连哈佛都不上了,跑到时尚大都会纽约,一头扎进时尚圈。他先是在的Bonwit Teller's的广告部工作,后来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在纽约的一个老阁楼里开了个帽子工作室,开始自己设计制作时髦的帽子。
工作室生意相当不错,连玛丽莲·梦露、凯瑟琳·赫本这些好莱坞一线明星都慕名而来。
帽子工作室运营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朝鲜战争来了,老爷子应征入伍,一去几年。回来后,比尔继续安心做自己的帽子,直到《女装时报》(Women's Wear Daily)当时的出版人John Fairchild邀请他当起了时尚记者,为杂志供稿。这是比尔第一次接触时尚传媒。后来,他又为《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供过稿。
当时尚记者期间,比尔·坎宁汉搞到了一台价值35美元的尼康奥林巴斯Pen-D半幅相机,然后传奇性的街拍生涯就此开启!他开始蹲守纽约繁华街头,拍明星,拍路人,拍秀场、拍晚宴,拍一切自己认为时尚的装扮。
没老师没授课,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时尚sense,比尔自学成才。
他的时尚触觉连美版vogue主编、女魔头安娜·温图尔都称叹:“同坐在一个秀场,他总能捕捉到大家谁都没有在意的东西,结果六个月后,那玩意儿就火了。”
他也拍嬉皮士集会,拍同性恋游行。他的镜头已经超越了穿搭、时尚,比尔·坎宁汉记录的是时代的趋势。
“这座城市中,只有比尔记录了纽约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视觉历史,全面反映纽约生活时尚。”
——时装设计大师奥斯卡•德拉伦塔
人们开始称他为街头时尚人类学家。
不知不觉,比尔·坎宁汉成了纽约红人,蜚声国际。
1983年,老爷子获得有着“时尚界的奥斯卡大奖”之称的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A)颁发的年度杰出摄影师大奖。
2008年,获颁法国文化部法兰西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
2009 年,纽约地标保护协会把坎宁汉指定为活着的地标。
波道夫·古德曼(Bergdorf Goodman)甚至把真人大小的坎宁汉模型放置在了纽约的橱窗中。
他的作品被纽约第一家博物馆——纽约历史学会拿来展览。
两个曾和比尔·坎宁汉一起在《纽约时报》共事的两个纽约客还花了2年时间为老爷子拍了一部纪录片,《Bill Cunningham New York》,影片于2010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映,获得热烈好评。
不过在老爷子看来,名气这种东西完全是百无一用,人们的热情和接近在他反而是种麻烦。
老爷子的生活很简单,几十年如一日地穿着海蓝色渔夫夹克,配卡其裤,脚上一双黑色运动鞋,踩着一辆红色老旧自行车,手上一部老式尼康相机。形象一点都称不上时尚。
老爷子几十年如一日地住在一个简易工作室里,也不结婚,对于杂志寄来的支票向来都是随手扔掉,无数名人们送给老爷子的礼物也一概不收。对老爷子来说,他的世界拥有时尚就够了,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时尚是私人的事情,真正的时尚总是在街头。虽然比尔·坎宁汉虽然离世了,然而时尚不死,生活的热情可以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