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诗意地栖居——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2022-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持之以恒读书ba

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活,这或许是我对生活的向往,对诗意的崇尚,对教育的热情,对书籍爱得深沉。

或许是源于一份热爱,或许是源于一份坚持,还可能是源于一份世俗的执念,每天提醒自己该走进书籍了,该读书了,该记录了。睁开双眼,目之所及是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所遇皆是缘,来吧,读起来吧。

李镇西老师,四川仁寿人,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一直在精神上追随、行动上践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教师》《自己培养自己》等书,李老师把学生看作是人,一个大写的人,有精神世界的人。他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同时研究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已是当代中国教师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思想和本质,就是毕生思考和实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吧教育认定为人学,他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朱小蔓教授说:“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深刻理解,是他全部教育思想中最为聚焦,也最富有特色的方面。”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只有在人产生内在的感受时,具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时,心灵才能得到滋养、润泽。教育是什么?也许,答案并不唯一。教育,首先是人学。我将这样的话奉为圭臬。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主体。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一个个有思想的灵魂,都有其独特的思维,也有其独特的认知。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

放眼茫茫教育群体,为名而来,为利而奔走者有之;为教育而来,为教育而起舞者有之;为修行而来,为知识文化而同行者亦有之,;为生活而来,为生活而教育者有之。我们各有来头,各有所图。

教育,已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读到了教育,教育仿佛是一部永远读不懂的大部头的书籍,让我们越读越迷茫;忙碌中读到了教育,教育仿佛是一幅绵延起伏的画卷,让我们越读越欣赏不来;书籍中读教育,教育又仿佛是“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的状态。

有时候感觉教育很大、很遥远,是宏观的规划。但有时候,又感觉教育又很小,小到我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教育。

李镇西老师说,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位卑未敢忘忧教。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了解孩子,都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等,我们应该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那样,我们的教育人生只会乐趣无限,幸福无限。

走进李镇西老师,走进他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来读教育。教育仿佛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我们以诚相待,需要我们终身追随。

希望我们都能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坦然地面对教育,用自己的这一滴水滋润自己的这一分土地,孜孜不倦,源源不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