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之谜》:你写作上的困惑,这位诺奖获得者也都经历过
在翻开奈保尔的跨文体作品《抵达之谜》前,我从没想到它同时也是一本“写作指导书”,因为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书的第二章坦诚回顾了自己的写作之路。他长达几十年的写作历程无疑会启迪同样有此志向的朋友们。
《抵达之谜》:你写作上的困惑,这位诺奖获得者也都经历过01 永远不要小看梦想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个作家,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才华、努力、教育、环境......?答案或许都对。
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梦想。
当不满十八岁的奈保尔离开出生地,位于南美洲的小岛特立尼达,前往英国的时候,这个少年已经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作家了。在这次人生最重要的旅行中,除了行李,他还随身携带着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本和笔,他随时都在观察眼前的景色和周遭的人物。还在飞机上,他就要写日记,因为他知道“我出门远行是为了成为作家,我需要迈出第一步”。
如果有人告诉当时与他同乘那架小飞机的乘客,这个不起眼的“有色”少年将来会是一个蜚声文坛的大作家,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吧。
其实,奈保尔的作家梦可能开始于更早的时候。在他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中,有一篇非常唯美的《B.华兹华斯》,写的就是“我”小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诗人”的另类乞丐华兹华斯,“我们”成为好朋友,他请“我”去看他的芒果树,教“我”认星星,还特别肯定地说“我”也会成为一个诗人。我们知道,小说虽然属于虚构类作品,但是任何小说都不可能是完全的虚构,都一定有其现实的基础。在那个西班牙港的小街上,或许真的有这样一位诗人,无意中成了奈保尔的文学启蒙人。
或许你不像奈保尔那么幸运,在小小年纪就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并付诸行动。但是,如果有一天,你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你,千万不要说“我已过了梦想的年纪”,总要让自己去做点什么,去尝试一下才好,即便没有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又有什么关系,至少你不会在更老的时候追悔自己的懒惰或者懦弱,反而会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气。
02 写作从来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即便奈保尔很勤奋,很用心,但是他却感觉写得很艰难。
来到英国六年以后他第一次回家,但并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虽然已经开始了写作生涯,但是他写的两本书都还没有出版,“六年前,我只是个男孩,追随着梦想,没有背负什么责任,如今我父亲已经去世,留下了债务和家庭责任,但是我没有办法帮助任何人,我连自己都很难扶持”。十八岁时第一次来英国是为了追随梦想,而此时的英国,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能糊口的地方。他在等待书出版的同时,也在写电台文稿和新闻。
如果说梦想是要带我们飞翔,那么现实则是拼命把我们拽回地面。很少有人能够不需要面对现实的问题而单纯地去追求梦想。所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而纵观奈保尔一生的创作,他不止擅长一种文体的写作,在全部三十余部作品中,虚构类与非虚构类基本持平。他之所以能够自如地游移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无疑也得益于年轻时写新闻的经历。
即便已经成为作家,每一次写作时也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奈保尔说,虽然为成为作家已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他发现,“当作家并不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旦当上作家,能力成就,名誉或者满足,就会常驻”,每写一本书,都难免遭遇自我怀疑,都要竭尽全力提取自己内部的能量,让自己投入那个消耗的过程。
奈保尔曾经遇到过一次不小的打击。那是他应一家美国出版社之邀写一本书。他为此花了两年的时间,查阅档案资料和写作,并且还把房子卖掉,打算就此离开英国。可是,正当他使用这本书的预付款在美国旅行时,却得知这本倾注了他很大心血的书没能让出版商满意,认为不适合出版。
尽管这样,他很快又开始伏案工作。他说,这就是作家的生活,无论心情如何,总是得振作起来,重新开始。而且,也只好又回到原本已打算离开的英国,因为当时他悲哀的发现,虽然用英语写作,但是他在英国之外没有读者。
03 你的世界就是你创作的源泉
十八岁的奈保尔第一次离家时,虽然带着纸和笔,准备随时记下写作素材。但是,他一到伦敦,却发现这里和自己通过狄更斯的作品了解的伦敦完全不同。这种巨大的了落差给他带来很大冲击。
这个在遥远落后的殖民地长大的孩子,一心寻找所谓“大都市”的素材。而大都会的定义是什么?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所以,很快他就感觉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了,只好停下。他把出生于殖民地的印度人的自我,隐藏在写作者的人格之下,假装自己是别人,另一种背景孕育的人,这其实是一种人和作家的分离。然后,他发现自己丧失了想象的天赋,而这原本对一个作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直到五年后,也就是已经从牛津大学毕业一年后,他才忽然明白自己的写作主题应该是“我自己的世界,是我置身其中的世界”,他开始写记忆中最平常的事物,写西班牙港的街道。
可以说,直到这次顿悟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普通人还是作家?他的答案是,两者其实是一样的。因此,他也终于能够在写作中与自己达成和解与坦诚,与身处的环境的和平。他已经知道作为作家要写哪些主题,他不再对纯粹的英国人感兴趣,不再寻求事实去肯定书上的内容,不再寻找所谓“大都会”的素材的事物。
我和很多作者一样,经常苦于不知道写些什么,有时候读到别人的好文章更让自己不敢下笔。现在终于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经历也都是丰富的宝藏。和奈保尔一样,我们的写作也不可能脱离自己的世界,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发掘。而只有找到自己的创作主题,才可能持续的写下去,才可能写出别具一格的自己的东西。
《抵达之谜》被誉为奈保尔“最无可挑剔”的一本书,也是“最耐读”的作品,如果你在写作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相信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