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长地大学生活

阿彬学长致新生的一封信:如果这10句话,四年前有人告诉我就好了

2019-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杨跃彬

亲爱的大一新生们:
你们好。

你们正式和中学告别,满怀喜悦踏进象牙塔,此刻,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犹记得四年前,我满心欢喜:

听说大学学习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听说大学可以明目张胆地手拉手谈恋爱了,
听说大学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对于一个饱受教育考试磨练的中学生,离开父母,脱离身负考试压力的苦日子,走向轻松愉悦的时光,那感觉犹如脱缰的野马,奔往辽阔的大草原。

四年后的自己,想想曾经那幼稚的想法,嘴上不经扬起嘴角,觉得自己太天真了。

回忆我的大学,我几乎是在踩坑,犯错中度过的,也因此心中有太多的感慨和收获想与你们一起分享。

我以我的思考和经验,送你10句话。也许会更新你的认知,也许会让你焦虑,也许你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这10句话都是我的心里话。与你共勉。

1
未来的四年
过得远比你想象中的快

可能很多人一上大学,就想:哇,四年耶,漫长的日子,尽情与红尘作伴,任由肆意潇洒。

但是你要是去问那些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四年好快,眼睛一眨,四年就从眼皮底下过去了。

其实也不用问他们,你可以问问自己,高中三年过得快不快?我想大多数人回答是肯定的,好像昨天自己才跟同学去高中报到,今天就要去大学报到了。

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总是如此,从客观上时间做的是匀速运动,但从主观意识上,时间做的却是加速运动。

仔细回忆下,小学,我们日子是一天一天过去的,感觉一天很长,就连下课10分钟好像也能绕个操场跑个几圈;中学,日子是一周一周过去的;到了大学,日子是一月一月过去的,下课那5分钟去上一趟厕所回来就上课了。

当然,有的人日子过得更快,以学期为单位前进。到了工作后,时间就越来越不等人了,一年一年过去了。

人们的时间观随着年龄增长做着加速运动,等到了老年,即将到达生命的终点,无数人发出最终的感慨:弹指一挥间,一辈子过去了!

面对时间匆匆,我们需要正确地感知时间,去深刻地体会之前被我们误解的漫长岁月。

感知时间的方法也比较容易,不断仔细回想一件对你来说印象深刻的事情,琢磨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每一点细节都不要放过,回忆次数越多,越细节,你也就越深刻体会时间飞逝。

我自己的做法是,在朋友生日的时候意料之外地为朋友写信,在第二年的时候同一时间再为他们送去一份惊喜,由此跟他分享时间的认知,第一句的开头便是:这一年过得很快吧?上一次联系的时候是你的生日。

我在跟别人传递时间的认知的同时,自己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另外,由于我多年来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从五年级开始,一转眼已经写了11年了,对于时间的认知比别人要更深一点,对生活的细节的感受也比别人要多一点。

时间在经历的过程中,可能漫长,但是一旦度过才恍然光阴似箭。

当我们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认知后,我们也会更加珍惜时间,不再单角度地以为时间很长,不再以为自己可以任意挥霍,而是,今日事今日毕。

同样的,知道了时间飞跃,我们也会变得更有耐心,更能坚持。我们相比别人更能实现长期目标,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的长期其实很短,我们深切地感知到日子过得很快。

前些天,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七年目标,朋友说七年好久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到时都已经30岁了。其实她不知道的是,我心中对未来七年的感知是她记忆中对过往七年的感知。

知道时间会过得很快,也就不会拖延了。提醒自己,想到了,马上去做,再不做,很快就毕业了。重要的话,需要反复说。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当我们遇到低谷,遭受困难,面对打击,你也可以安慰自己,反正时间很快,忍一忍就过去了,勇敢地大步向前就是了。

时间很快,不仅过去的时间很快,将来的时间也会很快,能做的便是坚持和耐心。
2
早点明确清晰的目标

我现在还记得,在四年前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辅导员问我们为什么来上大学?

台下同学听到这个问题后,脸上大多数写满茫然,后来,我在部门面试新人的时候,也会问他们,为什么要来上大学?大多数人听到这个答案也同样是无措的。

上大学,好像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读书嘛,看着大家都读,自己也去读一下,听说大学本科学历好找工作,所以也就来了,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可能你还真的是稀里糊涂上了大学,但是来了之后,你就不要再稀里糊涂了。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是你要活出自己的意义。

上大学可能是大家所默认的行为,但是你要为这个不知所以然的行为赋予意义,而赋予意义的最好方式便是早点找到清晰的目标。

寻找目标本身需要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但不能放弃寻找,只有通过自己反复探索过而最终确定的目标,才值得你用余生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四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 人,用一句抽象高大上的话语概述。然后再用具体的话语加以描述。

比如想拥有什么样的技能,有什么样的外表,有什么程度的认知,有什么样的习惯,甚至拥有什么样的性格(性格本质是由行为构成的,行为可以改变,性格也是)。

随着你的阅历提升,你的想法可能会改变。每年的这个时候,你都可以调整这些目标,但是总体不变。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可以把你羡慕的人当作你的榜样,他们身上有什么品质 ,有什么好习惯,有什么技能等等一一记录,然后你朝着他们努力、看齐。一年的改变并不会很大,但是四年下来,所积累的力量是惊人的。

早点找到目标,就会早点到达远方。
3
别给自己设限

仔细观察一下周围很多人,总是轻易给自己设限,你应该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唉,我是理科的,文章我写不来;我是文科的,我肯定学不了编程。我是三本的,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过一本等等。

很多人不是没能力,只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明明大家都一样,非得往自己身上贴了一大堆“不能”的标签,最终因为一个怕字而怯步,也最终一事无成。

李笑来老师经常讲这样的一个故事:
2009 年,有一个小女孩,名字叫高雅,背着个包从大连坐火车来北京找我,说要学托福,要到国外读大学。我就给她安排了课程,她很努力,几次下来,从最初的 62 分,考到了最终的 102 分(满分 120 分)。

去美国之前,她问我到了美国该学什么专业,我告诉他,本科就是学基础学科的,比如数学。她当时脱口而出:‘我从小就数学不好……’

我颇不耐烦,因为我向来讨厌 ‘我从小 …… 就不好’这个句型(有一类句型,是脑子被污染了的人才频繁使用的)。

于是就直接厉声顶了回去:‘谁说的!’我本来说的是感叹号,她却理解成了问号,声音低了好几度,头也不由自主地低了下来:‘我们学校老师说的,好几个老师都这么说……’

我愣了一下,却没有软了语气,直接回了过去:‘让他们都去屎!’ —— 我故意用了卷舌音。”

后来这个女生去了美国,在华盛顿大学读本科。她本科读的专业就是数学。再后来她在卡耐基梅隆读研究生,设计专业毕业,现在在硅谷工作。

女生学不好数学这种论调,在学生时代也常常听老师说起。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我一直都觉得身边同龄的女生比我要更聪明、更勤奋,但她们中真的有很多人被这种论调吓到了、被这种人设洗脑了。

凡事想做的事勇敢去做,别因为别人的眼光,也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去而轻易得出做不到、不可能的结论。

在这个黄金时代里,我们随随便便说不能,真的对不起时代。

4
大学试错成本很低,尽管勇敢尝试

大学对于高中而言是个大平台,也是个小社会的模型,有各种各样的部门,有形形色色的人,你可以去犯错,去尝试,去践行你的想法。

你要知道,这是机会,你也要知道,走入社会,你要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或者要吸取同样的经验,你要付出的代价会很高。

至于去尝试什么事?

你可以参加学生部门,并努力在里面成为部长。去感受当干事和部长的经历,去体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去理解由此带来的差异;

你可以去尝试自己销售商品,去经营自己的产品,去体会各种职业角色背后的思维;

你可以徙步旅游,骑车远行,自驾远方,还可以自己组建社团,创立乐队,成立公司,可以尝试的事情有很多。

真正的潇洒不是一群人在那里抽烟喝酒吹牛人生,也不是夜店蹦迪歌舞升平,更不是熬夜通宵在虚拟世界称王称霸,真正的洒脱是敢于尝试平凡人没有勇气、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留给世界一个平凡的背影。

勇敢尝试,你才知道你是谁。

5
不要把不喜欢当作不学习的借口

在大学,总有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读工科的,喜欢理科;读理科的,喜欢文科;读文科的,喜欢...

然后,以此作为自己不学习的借口,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真没意思,我对这个完全没有兴趣,实在不喜欢!

最后,学习成绩当然也就不尽人意了。

可是这里有个逻辑,很多人因为没兴趣,所以不去学,可是没兴趣不代表不能学好,而一旦学好了又怎么会没兴趣。

归根结底只是大多数懒得去学,然后实在没有一个恰当的理由,只能说自己没有兴趣了。

事实上,很多兴趣本身是因为把事情做好才会产生兴趣的。

比如说朗朗,你说他小时候对弹钢琴有兴趣吗?没有吧,他自己都说是被他老爸逼着学的。后来,学着学着渐渐上手了,然后赢来了越来越多的目光,随后也就慢慢热爱了,最后还因为在音乐上的成就娶了女神。

你想,你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夸你聪明,夸你帅,你内心不会高兴吗?你还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吗?

一切以不喜欢为理由的逃避学习的方式都是耍流氓。

大学一开始,不论什么专业,都会以那些基础学科开始,再加上大学本身就是枯燥的填鸭式过程,很多人一下子就被扼杀了兴趣,产生了不喜欢的念头。

也由此,大多数人在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是又恨又厌。学英语的,最讨厌翻译;学新闻的,最讨厌写稿:学机械的,最讨厌画图。

不过,因为生活迷茫与就业压力,工作后大多数人还是找了一份与本专业相关的。

所以,所谓的不喜欢实在不足以成为你不去做的理由,解决不喜欢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地去做,并且尽量做好,相信我,你就会喜欢了。

6
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抱怨是一种极其负面的情绪,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而且他人的抱怨对你的伤害比你想象中的大。

在大学,我不禁发现一件事,两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竟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好比说看到沙漏,有人看到的是堆积,有人看到的流逝。前者自信前行,后者哀叹年华。

有一次,两个朋友一起组队去参加比赛,回来和我们分享感受。一个一回来就跟我们不休止地吐槽,天气,场地多么恶劣,裁判是多么不公;另一位同学却是笑嘻嘻的,跟我们讲车上的风景,参赛过程多么的有趣。

再举个例子,一位同学在吐槽数学,说学数学没用,浪费时间,老师上课竟念着ppt,一点乐趣都没有。原本对数学不讨厌的你,竟然也渐渐对数学有了些许负面的看法。

仔细观察,你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更可怕的是,我们会因为对方的抱怨,而感到心情的沉郁顿挫,更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因此,若是遇到爱抱怨的人,用你的乐观感化,若不能,那就远离。最重要的是,当心自己成为爱抱怨的人。

抱怨行为本身并无意义,能解决的就去解决,不能解决就去承受。

7
不实践,
知道再多道理也没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类老生常谈的话语我们已经烂熟于心了。

可是,能够践行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自媒体时代,四处泛滥着鸡汤,从来都不乏道理,缺少的只是践行。

我在大一的时候常常刷知乎,那时候,在知乎里面,总是遇到很多醍醐灌顶的道理,然后果断收藏,然后就继续寻找道理,继续收藏......如此循环,乐此不疲,看了那些道理后,我还是原来的我,只不过更加熟悉了收藏按钮。

看到了。知道了。但始终没有做到,也就跟那些没看到、没做到的人一样。

看书,看优质文章也是如此,只是一直在吸收道理,但是从不践行,都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我自己是在大三才真正开始了践行,一点一滴去做,发现,原来道理与事实之间还隔着一座山,原来天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原来世界上最难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现在人们一听到道理,总是第一反应是鸡汤,而大家心中鸡汤嘲讽的是好听却又无用的道理,之所以无用,也只是大多数人不去用,然后轻易得出无用。

因此,看到了那么多道理后,你要记住。然后选择几个你自己从内心深处十分认可的,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时刻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去践行。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把之前收藏的道理翻出来再看一遍,然后按照这种方式去践行

四年时间,足够你养成好习惯的,足以使你脱胎换骨。

8
最好的回忆是
做好当下事,珍惜眼前人

初进大学,或者初进职场,新来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人们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去想念过往的朋友,怀念曾经的时光,觉得那时候天空很蓝,阳光耀眼,大家笑得温暖灿烂。

人们的心中总是会有这样的心态,总是觉得过去的比现在好,故人比新友真心。

这其实也不过是心理上的错觉,一方面人们总是会很容易忘掉过去时光的不顺,另一方面来到新的地方,也需要这样的一种心态去寻找内心的安全感。

怀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心态。但是绝不能深陷于此,没有离别与相逢,人生就会处在一个停滞状态,处处不变,怎会有新意。

前些日子,朋友跟我说好累,又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又得认识一些新的人。

我跟他说,这是难免的。我们终将继续长大,就像蒲公英,终究要漂向四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才组成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怀念过往时光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做好当下事,珍惜眼前人。

怀旧一小会就好了。四年后,你也会像今天怀念高中一样,怀念大学;像想念高中同学一样,想念大学同学。

比起想念时光与故人,为何不在当下对眼前的人好一点呢?对他们用心一点呢?要知道,四年后,你也会想念他们。

真诚热爱眼前的生活比以后再去怀念来得更有意义。

9
这是学习的黄金时代,
一定要磨炼自学的手艺

不得不感慨一下,这是自学的黄金时代,能学的东西太多了,学习的渠道也太便捷了,整个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

在大学,人生一段精力充沛的时光,不学点东西真的可惜。

学习的资源很多,强大的互联网上都有,大家可以自己去找。

可以学点什么东西呢?

比如:编程,理财,写作,演讲,乐器,绘画等等。就连谈一场甜蜜又酷炫的爱情,也是值得努力学习的。

制定好自学的时间预算,没有什么不能学的,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我相信,只要用心,真的世上无难事。

我们日常听到的那些学这个没用,学那个没用,只是那些人没有学好。学演讲好像没有用,可是演讲的本质不就是与人沟通吗?与人沟通不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吗?

再者,只要学得足够好,你一定会有办法用到的。比如概率论,你学好了,同样面对一系列的不幸的事情,别人感到的是苦恼,觉得是命不好;而你,想的是这不过是独立随机事件而已,一方面,事情之间并无联系,另一方面有时的坏运是因为随机事件的发生。

10
大学只给你开锁的钥匙,
但那扇门你得自己寻找。

很多人在毕业后总是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觉得大学四年白学了,觉得自己一无用处。

迷茫已经成为青春的代名词 ,谁的青春不迷茫,只不过是轻重不一样而已。

四年的大学已经给你钥匙,不过你需要自己去找门。钥匙取决你四年的付出,有的人拿到的是金钥匙,有的人拿到的是银钥匙。最终,你要自己去打开那扇门。

可能你的钥匙能够插进去,但是打不开;也可能从一开始就插不进去。寻找那扇门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你从大一就知道了大四面临的这样的一个窘境,那么你要做的是不仅把自己磨炼成一把金钥匙,更要在四年的时间去找到那扇门,比别人早一步打开那扇梦想之门,开始那段寻梦之路。

最后的话

我时常在想,在四年前,如果有人能告诉我这10句话就好了。

今年秋天,你昂首阔步地走进大学校园,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地向往着未来的四年生活。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你可能还会不间断地迷茫,偶尔还会焦虑,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保持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即使有人会冷落你,嘲讽你,打压你。但是,你要知道,你还年轻,你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保持对未来的深切渴望,你便无畏向前。

我把这10句心里话送给你。希望你能够在四年的时间里少走弯路,勇于尝试,永远保持对未来的向往,努力把自己磨炼成金钥匙的同时也找到那扇梦想的大门!

四年后的盛夏,祝福你带着自信的笑容,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迈入社会这所全新的大学,在未知中拼杀出一条自由的坦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