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妈妈的育儿簿心理婚姻育儿

孩子犯错不可怕,你对孩子发火才可怕!

2017-06-08  本文已影响145人  陈妍妈妈

小Z最近很苦恼,因为8岁的儿子在上钢琴课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孩子练琴的时候逃课出来,一个人偷偷溜到老师办公室,把所有老师的鞋都藏了起来。

老师们下课后找不到鞋子急坏了,最后调出了监控录像才找到了鞋子。

这件事让儿子在培训中心“声名远播”,小Z气得想回家把儿子收拾一顿。

诚然,相对于乖巧懂事的孩子,那些冒失莽撞小错不断的孩子真的不太招人待见。

可是孩子犯了错就意味着孩子坏吗?并不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犯错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件好事。


孩子犯错的好处

犯错是孩子的心理免疫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心灵像一个空白的录像带,需要对所有的情绪都作一次预演,这种预演都要通过试错来完成,并留下适当的的印痕。今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印痕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就类似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1-3岁是一个最佳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犯错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小时候通过犯一些错误来感知与外界他人的关系,从而获得对错的“免疫”。

比如,孩子在2-5岁时,许多负面性的情绪:愤怒、对抗、残忍、嫉妒、仇恨都要有适当的表达,而这些情绪,并从中获取管理这些情绪的经验。

这就好像,父母担心孩子蛀牙就完全不给孩子吃糖,孩子没有获得吃糖的体验,不知道是苦是甜。

但等到长大后一有机会孩子就会拼命会吃。因为不吃,他们的内心总有些不安宁,看到跟猫抓的似的,又馋又痒。

所以,吃糖到底是爱是害,要孩子自己体验过了才有更深刻地判断。

要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犯合适的错

孩子小的时候,该犯的错没有机会去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为自己“补课”,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从小家教十分严格的孩子,一直品学兼优,一路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毕业回来之后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本来人生应该一帆风顺,但却在人生最得意地时候被捕了。

原来因为高三的时候,压力实在太大,孩子不想上晚自习就从学校溜了出来。

因为不敢回家就想去上网,但是没钱,看见路边有座房子亮着灯。

本来只是想去偷点钱上网,不想被女主人发现了,因为害怕她喊叫把人引来,让爸爸知道他犯了错,一时情急竟然杀死了女主人。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那些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竟是没有犯错的经验。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们如果能认知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那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缓和许多。

孩子犯错,家长的态度影响一生

每一个成年人都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小时候犯了错误,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怎样的?

“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又错了,你是不是笨蛋啊!”

“你这个废物!”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蠢东西?”

“你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

这样的话是不是都很熟悉。

如果父母或老师这样说,当时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感觉自己的一辈子就要完蛋了,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还是感觉最亲最爱的人竟然这样伤害我。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体验。

因为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污辱,害怕令父母老师失望,甚至害怕被人发现,所以面对错误,有的孩子选择了逃避,有的孩子选择了掩盖。

像这样犯了错,想方设法不要让人发现,如果被人发现了,就要编个借口,即使不是真的,被称为“疯狂的错误观”

因为这不仅损害自尊,而且会让人消沉和沮丧。

而当人感到沮丧时,就很难学习和成长。

所以选择逃避错误的孩子,长大了会害怕承担责任,性格也会变得懦弱和退缩。

而选择掩盖错误的孩子,一开始是出于保护的本能说谎,成为习惯后就会不自觉的说谎。

孩子犯了错,家长怎么做?

既然孩子总免不了犯错,那么身为父母就应该了解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

1、耐心了解事情经过

泰国有一则广告,说的就是妈妈在面对孩子犯错时的态度。

妈妈去学校接孩子,发现孩子满身全是泥。

第一反应是孩子不懂事,不体谅妈妈辛苦,全身弄的全是泥巴,忍不住对犯了错的孩子发脾气,并且心情非常不好。

但发现孩子是因为帮助别人才把自己弄脏之后,十分感动。觉得孩子懂事又善良。心情瞬间变好了。

所以有时孩子犯错,是因为自己天性善良。父母要通过错误的表现,耐心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想法。

(完整视频如下,请在WIFI环境下打开)

2、安抚孩子情绪,诚心接纳孩子的错误

著名的绘本《大卫不可以》系列,讲述的就是一个爱惹是生非的小男孩大卫的故事。

他爱闯祸的小孩,每一次都给妈妈惹麻烦,妈妈都厉声对他说“不可以”。

但是每一次制止了大卫的错误的行为后,妈妈也会及时给大卫安慰,给他爱的“抱抱”。

只有和孩子建立起情感纽带,孩子犯错后才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导。

3、帮助孩子弥补错误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但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勇敢地说:“我错了,对不起。”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需要你尽可能弥补,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起码要道歉,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如何对待错误比是否犯了错误更加重要。

美国作家,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 如果一个孩子愿意弥补自己的过错,矫正错误的三个R,会帮助他们这么做。

“承认(Recognize)错误,带着一种责任感 而不是责备他人

和好(Reconcile),你冒犯或伤害的人道歉

解决(Resolve)问题,如果可能,共同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即,孩子犯错时可以通过“我错了(承认错误)——对不起(和好)——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吧(解决)”的三个步骤来帮助孩子在犯错后弥补错误。

犯错是最佳的学习机会

如果孩子犯了错,与其对大吼大叫地责骂惩罚孩子,不如告诉他,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不断地犯错误,犯错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学习的机会。

这就好像,那些上课举手发言的孩子,即使他们的答案并不正确,老师也会很喜欢他们。

因为,举手发言代表他们在听讲在思考,并且积极与老师互动,即使说错了老师也能知道问题在哪里,才能纠正。并且为同班其他的孩子提供了一次纠错的机会。

在这方面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史蒂芬·葛雷妈妈的教育方法,可谓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史蒂芬小时候,有一次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他妈妈看见了,并没有批评惩罚,只是说,“哇!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哎,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史蒂芬听妈妈这样说,简直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来。

几分钟后,妈妈对他说,“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史蒂芬选择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把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这还没完,等他们打扫完之后,史蒂芬妈妈说,“刚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

史蒂芬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从那以后,史蒂芬知道他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史蒂芬一样,知道

“即使是自己犯了错误,也不意味着自己坏或者会因此陷入麻烦”,他们就会愿意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起责任。

同样,如果父母让孩子把每一次犯错都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收获成功的经验。那么无论是心理上、情感上,还是知识的获取上,孩子获得的收益都要比那种犯了错就被爸妈打一顿的孩子,要多得多。

所以说,孩子犯错并不可怕,犯错之后家长不当的管教方法才可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