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盏适时出现的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曲折与困难,只不过是有的人经历的多,有的人经历的少,或是当我们处于困难挫折时的周围环境有所不同。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他们从小有父母、爷爷奶奶呵护,有了困难,家人一伸手就解决了,甚至有的困难还没来到,家人们就先想到并先解决掉了。所以,多数孩子成长是一帆风顺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家长为其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但并非所有孩子遇到的问题我们家长都能及时解决,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孩子去面对、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和教师的任务就极其重要,能否引领孩子经历跋涉之后走出困境,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认为,真实的历练比说教更有效。
云鹏同学生调皮活泼,比较聪明伶俐。不过习惯不是很好,自习、上课容易走神,还喜欢凑个热闹,班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能敏锐的发觉到。在学习上靠着自己的聪明还能取得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初二,云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虽然我隔三差五跟他聊聊要静下心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并且努力学学自己薄弱科目,但是云鹏总是当耳旁风。
初二下第一次考试,云鹏的成绩退步很大,我跟他聊了聊。我说:我发现你的课堂表现还是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自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云鹏好像也不以为意,他可能认为自己是马失前蹄吧!
期中考试结束,我拿着成绩给云鹏看。
云鹏的脸上瞬间露出难过、愧疚之色,自己的成绩已经下滑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云鹏啊!以前把我的建议当耳旁风,但是今天你得好好反思一下了!我觉得你如果明白自己该如何做并且努力去做的话,你还来得及。毕竟,你的基础还是不错,就是英语需要加强一些。
云鹏朝我使劲点点头说:
老师,我明白了。
话虽不多,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语言中的坚定和力量。
课间,少了云鹏打闹的身影,课桌前多了他手拿英语课本背诵的身影。自习期间,云鹏走神的次数大大减少,更多时候是埋头学习。
有时候单纯的说教效果并不佳,而真实的历练却让孩子顿时醒悟。
但是,云鹏的醒悟除了建立在前几次的失败经历上之外,教师的提醒、引导也是他醒悟的重要条件。
有时,让孩子摔几个跟头并非是坏事,常摔些小跟头,就可能避免摔大跟头。
不过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和班主任都要注意观察、引导孩子,做一盏适时出现的灯,让孩子在海洋的迷途中能有方向的引领。
通过家长、教师的引领,孩子在历练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得失,从而引发自我的追问并激发出内在的发展需求。
乔治*斯坦纳 在其著作《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的实际存在,直接地并经常地依赖于对存在问题的追问,正是这种追问产生并赋予海德格尔所谓“实存”以根本的意义。人是在“实存”过程中获得其本质或人性的。
引导孩子去追问自己,可能是帮助其发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我们所要做的是唤醒孩子,做一盏适时出现的灯引领孩子。
image.png在铃木大拙的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热心的弟子想要学习剑术,便来到了一位大师的身边。隐居山中草庵的先贤不得已答应了他。但是,该弟子每日的工作只是帮助师父收集柴火、去溪边汲水、砍柴、生火、烧饭、打扫禅房和庭院之类的日常家务活。师父并没有正规地教过他什么剑法。随着时日的流逝,这位年轻的弟子开始感到不满。心想自己并不是为了当杂役来到老师父身边的,是为了学习剑术才来的。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师父面前,对师父讲出了自己的不满并请师父教他剑术。师父回答说:“好,那我就教你吧。”结果,这位年轻的弟子再也不能够安心地做任何事情了。原来,每当这位弟子开始煮早饭时,师父便会出现,拿着棍棒冷不防地从其背后向他打来。在打扫庭院时,也同样不知道棍棒会在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向他袭来。年轻人心神不宁,完全失去了心中的平和,因为他必须随时眼观四方,注意周围。就这样过了几年后,才开始能够做到无论棍棒从何处飞来都能够躲闪自如。但即便如此,师父对他的修行还不是很满意。一日,弟子看到老师父在灶前调理自己的饭菜,觉得绝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便拿起一根大棍棒,向师父头上打下去。虽然,此时师父正弯腰面朝锅灶,搅拌锅内食物,但是弟子的棍棒却被他用锅盖接住了。这时,弟子才顿悟到自己一直以来未能领会到的剑道之真谛。他也由此真正体味到了师父的良苦用心。
完美剑术的奥秘,存在于创造一个能够随时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反应的精神框架或者结构。虽然,技术训练非常重要,但这毕竟是人为地、有意识地、审慎地附加了一些东西而获得的。除非有益于剑术技能的精神以某种方式使自己与极具流动性或者机动性的状态相调和,否则任何获得的或附加的东西都会缺乏自然成长的自发性。当精神被唤醒通往“悟”的时候,这种状态将占据优势。
那位剑师旨在使那位徒弟达到这种意识。这是不能通过为某种目标而特别设计的体系来传授的,它必须单纯地产生于内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剑师的体系真的不是体系,但在其表面的狂热中有一种“自然”的方法,他成功地唤醒了年轻徒弟的精神,这种精神触发了掌握剑术所需的机制。
我们家长和教师应该做的不就是应当唤醒孩子,让他们寻找到自然成长的自发性吗?这也正是众多人本主义学者秉持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