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二十二》:真正的意义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倪木木louisa

朋友向我推荐最近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从网上了解到这部关于慰安妇的片子实际拍摄于2014年,后期由于发行费用不足一直无法公映,最后通过公益众筹和捐助终于在2017年8月14日上映。

去看的当天,电影院的排片只有中午,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部影片和我原本想象的完全不同,很平淡、很舒缓。影片记录了分布在五个省份中二十二个“慰安妇”幸存者的生活,导演郭柯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手法展现那段历史,或者串联这些老人的故事,只是客观地记录这些老人普通的生活,还有一些简单的对话。这样一部片子,一定不会赚取高票房,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向公众讲述这些老人的生活。走出放映厅的时候,我听到有人说:“好困哦”。

回家之后,发现郭柯在2012年拍摄过《三十二》,也是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但是主人公只有一个,片子记录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她去领救济、洗衣服、挑水、买东西……整个片子的访问、剪辑更有故事性,更容易让人落泪。但是郭柯却在一次采访中说,对于曾在《三十二》中的一些摆拍十分羞愧,因为曾经的他让老人专门去河边打一次水记录下来。矮小的老人颤巍巍地提着水桶站在池塘边,小心翼翼地落脚打水,这个镜头的确让人心酸。

郭柯曾说过:“把这些老人当做亲人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因而在《二十二》中,当老人再次想起过去,痛苦地捂住脸说:“不说了,不说了”,镜头也随之跳走,这个话题就过去了。两年后的郭柯明白了,不刻意攫取她们的过去、不利用技巧手段是对这些老人最大的尊重。

《二十二》中有一位志愿者曾表示,当他发现这些老人的存在时,他想通过公开这些老人的故事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甚至要求日本政府对她们道歉赔偿。但是,直到现在,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表示,但是,这些老人屈辱的过去却被渐渐扒开了。他说,自己甚至后悔做这件事,因为每一次的回忆都是对她们莫大的伤害,而一开始,她们本可以带着这个秘密体面地闭上眼睛。但是现在,家人、邻居,甚至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这令老人们觉得耻辱。

站在社会的角度,这些故事应当被公开。这是那段历史最真实的记录,对于国民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于历史也是一种尊重。但是,生硬地撕扯开老人们结痂的伤口,将之血淋淋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是不人道的,郭柯无疑做出了标准的示范。他冷静客观地记述,却又对于这些老人表示了关注和同情。

《二十二》并不是引导大众仇视日本,它是对于大众的一个警醒,它告诉民众们,有那样一段历史,有那样一群人。2012年,32人;2014年,22人;2017年,8人……这个群体即将消失,因而这个纪录片的存在也是必要的。至于仇恨、痛苦,不必延续。89岁的李爱莲常常会省下自己的食物喂养邻居家越生越多的猫咪,对于生活总带着善意;还有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人曾经看见一位年老的日本军官的照片笑了:“这些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也没有了”,她对看望她的日本志愿者很亲切,像是对待自己的孙女……

因为无论在何种状况下,痛苦和仇恨都没有延续下去的必要理由,真正引领一个人成长强大的是对过去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