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读书·手写分队读书笔记读书

每日读写|《小窗幽记》:人生的哲学思考

2025-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佛晓星辉

原文

强项者未必为穷之路,屈膝者未必为通之媒。故铜头铁面,君子落得做个君子;奴颜婢膝,小人枉自做了小人。

译文

那些品行刚直的人,未必就会因为自己不懂圆滑而穷途末路,那些卑躬屈膝喜欢逢迎拍马的人,也未必就可以在仕途路上一帆风顺。所以一个有铮铮铁骨的君子,就坦坦荡荡地做个君子,最后至少可以问心无愧;而那些愿意为奴为婢的小人,即便投机取巧获得了暂时的成功,也只能落得小人的境地。

世俗之人对于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所以当有荣宠利益降临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哪怕因此趋炎附势丢掉自己的尊严也在所不惜。因为有宠与辱的利害关系,所以人们就会对上级表现为溜须拍马、吹捧颂扬。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取的。

当人们为了这些利益而宠辱若惊的时候,就已经失掉了平常心,也就看不清事物运行的方向了,当然也就不能够规避祸患了。所以真的不必因为顾忌世俗的眼光而把自己安排进一场场争名逐利的闹剧里去,相比之下,保持心的清净才是更重要的。

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是理想的人,是仁的外化,是义的体现,是智勇的代表。仁是君子的本质,无论环境再难,处境再险恶,他不能须臾离开仁。为了仁的实现,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

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无忧无惧;君子言行一致,耻言过其行,即以说大话,说空话,而不贯彻执行为耻。

君子勤奋上进,好学深思,为进德修业,终生奋斗不息。可以说,孔子将人们所具有的一切美德都赋予君子。但这些美德的实现既无须惊天动地的业绩,亦无须逃离现实的人生。孔子告诉人们的只是现实的智慧、实践的智慧、生活的智慧。

原文

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注释

不友:不可成为朋友,无做人朋友的品质。

译文

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落泪的人,他必然没有尽忠之心;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的人,他必然没有朋友间的情义。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往往会即景生情,有的人看到花落满地或是夕阳西下就可能会感伤落泪,更何况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呢?这情真意切的言行,足以表明臣子的赤胆忠心和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怀念之情。就像我们读李密的《陈情表》时的感受一样,忠孝难两全,但李密能够在尽孝之后履行对皇帝尽忠的职责,又是何等博大胸怀,怎能不叫人感动呢?

电视中看到感人的镜头,或是听到感人的故事,抑或亲眼目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都会在心灵深处涌起一股流泪的冲动,虽然并不一定每次都要以泪释怀,但当我们的心灵得到了震颤,一定要珍惜这份感动,别让俗事把自己的心变得冰冷。

手抄记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