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和最不了解的都是自己——读《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是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著作。这本书对我们深入了解及洞察自我,通过对某些深受其扰的情绪或梦境进行自由联想,分析解释这些联想,发现无意识行为模式,进而修正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自我心理分析可取且可行
书的第一章,作者在探讨自我分析的可行性时指出,即便是求助专业心理分析师,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由表达”程度及与分析师的互动。书中写道:“如果将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比做翻大山,心理分析师只充当向导,指出最佳路线,其实这个向导也并不清楚一定要走哪条路,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特别的。” 尽管普通人缺乏心理学知识,但每个人都最熟悉自己反映的世界,且日夜与自己待在一起,进行自我观察的机会和时间远多于分析师,由此,与分析他人相比,自我分析需要更少的心理学知识。
谈到自我分析可能的伤害时,作者认为,病人在没有足够能力承受洞察的损害时,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通过拒绝、遗忘、忽略、批驳等方法,避免那个对自己安全形成威胁的解释。即便遇到深受其扰的洞察,那干扰同时也是释放,而且看起来可怕的真相,可能是有益的恐惧。所以,当一个人足够有勇气发现令人不快的真相,就一定强壮到可以走出困境。
天助自助之人,当看心理医生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医生,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从小到大,自己都经历过什么,有些不快与创伤并未随风而逝,它们在梦里,在现实的关系中,以潜在的力量发挥着影响,花些时间坦城认真地看一看,或许能走出来。
揭开神经症倾向的面纱
身处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从幼儿起就要承受“不输于起跑线”的压力,在奔向更好更高更强的路上,所有使你朝向目标的驱力都是大家孜孜以求的正能量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了解一个名词“神经症倾向”。
神经症倾向及其特点
无意识努力处在精神障碍的中心,为面对生活的恐惧、无助和孤独而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称为神经症倾向。一些看视值得称赞的性格特征,或许正是神经症倾向的作用。
神经症倾向的特征是强迫性,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不加区别地追求自我目标;比如当一个人有强迫性的感情需要,他就必须从所有人那里得到情感,无论对方是朋友、敌人还是上级、下级。一个女人依赖一个男人,而完全不在意他是否合适,与他相处是否开心,自己是否喜欢并尊重他。二是对挫折产生焦虑。无论犯了什么错,一个完美主义者都会恼火。
神经症倾向的种类及表现
所谓过犹不及,当一个人在某方面极端渴求和敏感,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进行自我分析。
对情感或认可的神经症需要
不加区分地取悦他人或获得他人喜欢和认同的需要;
自动迎合他人的期望;
将重心置于他人,而不是自己,只在乎他人的愿望、观点;
对自信的恐惧;
对他人或自我内部敌意的恐惧;
对掌控自己生活“伙伴”的神经症需要
将重心完全放在“伙伴”身上,这个人要满足自己生活所有的期望,为生活中的好事坏事负责,对他的成功操纵成为主要任务。
对“爱”过分看重,认为“爱”理应解决所有问题;
恐惧被抛弃;
恐惧孤独;
将人生限制在狭小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
要求极少、满足极少以及限制对物质的野心和愿望的需要;
保持不显眼和居于次要位置的需要;
看轻存在的能力和潜能,认为谦虚是最高价值;
比起消费更急于存储;
恐惧提出任何要求;
恐惧产生或声明扩张性愿望;
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
为自身利益而渴望支配他人;
献身于一个借口、职责、义务,尽管只占一部分,而不是驱力;
对他人基本不尊重,不尊重他们的个体、自尊、感觉,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服从;
根据涉及的破坏性元素的不同,而产生非常不同的态度;
不加区别地崇拜力量,蔑视软弱;
恐惧不可控制的情况;
恐惧无助;
通过理性和预见控制自我和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相信才智与理性的无限能量;
拒绝情感动力的力量并轻视它们;
赋予远见和预见极端价值;
在与预见有关的方面具有凌驾他人之上的感觉;
蔑视自身所有落后于优秀才智形象的东西;
因理性力量的局限而恐惧认识事物;
恐惧“愚蠢”和错误判断;
相信愿望具有全能力量的神经症需要(出现在高度离群的人身上)
因相信愿望的魔力而感觉到坚韧;
对任何愿望的挫折产生孤寂的反应;
因为恐惧“失败”而放弃或限制愿望并撤回兴趣的倾向;
恐惧认识纯粹意志的任何局限。
剥削他人和不择手段利用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评价他人以他们是否能被剥削或利用为主要标准;
关注各种各样的可利用之处——钱(对讨价还价上瘾)、想法、性、感觉;
对剥削手段感到骄傲;
恐惧被剥削和因此变得“愚蠢”;
对社会认可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
所有事物仅仅根据声望价值来评价;
自我评价完全依靠公众接受度;
使用不同的传统或叛逆的方式来激起别人的嫉妒或崇拜;
恐惧失去社会地位(“丢脸”),无论由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所致;
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自我形象的膨胀;
个人崇拜的需要不是因为本人拥有或呈现在公众眼中的东西,而是因为想象的自我;
根据这个想象的自我和别人对这个想象的自我的崇拜进行自我评价;
恐惧失去别人的崇拜;
对个人成就神经症的野心
不是通过个人呈现的或本来的自我,而是通过小动作来超越他人的需要;
特别是在自我眼中,通过成为最好的情人、运动员、作家、工人等来进行自我评价,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同样重要,得不到就会怨恨;
各种毁灭倾向(挫败别人)的大集合,但是在强度上有所不同;
尽管有无处不在的焦虑,还是残酷地驱动自我以获得更大成就;
恐惧失败 ;
对自给自足和独立的神经症需要
从不需要他人或屈服于任何影响,不被任何事物约束、不进入任何包含被奴役危险的亲密关系;
距离和分离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
恐惧求人、约束、亲密关系和爱;
对完美和无懈可击的神经症需要
残酷地追求完美;
对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反思和自责;
因完美而觉得高人一等;
恐惧在自我中发现缺点或犯错;
恐惧批评或责备;
神经症倾向暗含的努力和态度本身并无“异常”,如何分辩它和基本的人性追求?神经症的追求通常缺少自由、自发性和意义,包含虚幻成分,所有神经症者在自我评价方面都明显地不稳定,在膨胀和压缩自身形象之间摇摆不定。神经症人格有虚假、自欺欺人和幻觉性。
三、精神分析解读的典型三步
现实生活中,当被某些人或事激起了强烈情绪,仅把责任全推给不可控的外界是不够的,了解自己感觉或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日益从容地“笑傲江湖”。
精神分析解读主要有三步:第一步,认识到神经症倾向;第二步,发现它的成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后果;此步骤的价值在于增强克服神经症倾向的意愿。第三步,发现它与人格其它部分,特别是其它神经症倾向的相互关系,进而抓住最深层的冲突,理解病态表现的发作。
作者以对女性患者克莱尔的分析过程,让我们更清楚如何进行以上三个步骤。
克莱尔因很容易被一种麻痹性的疲劳击溃,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而寻求分析治疗。治疗从发现她的强迫性谦卑开始。她特别倾向于轻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坚持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每当有意见分歧就不加思索地相信其他人是对的。另外,她几乎不可能为自己花钱。尽管身为领导,却无法发布命令,实在难以避免时,才会以充满歉意的方式下达命令。
追溯克莱尔的童年,她曾是一个不被期待出生的孩子,父母婚姻不幸福,生了儿子后就不想再要孩子。尽管没受过任何粗暴意义上的虐待或忽视,与哥哥上一样的学校,收到同样多的礼物,有同一个音乐老师,但在无形的事情上,她得到的关注和温情远少于哥哥,成绩和日常经历很少被关注,长相和成就更少被赞美,母亲和哥哥形成一个牢固的小团体,而她被排斥在外。父亲大多数时候不在家,且对哪个孩子都不感兴趣。母亲是家庭的主宰,对父亲毫不掩饰地憎恨和蔑视。由于从未感觉到安全,从没得到好的机会发展自信,她在自我认识上很易屈服于大众观点,并渐渐开始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错。她压抑了对母亲的不满,以崇拜取悦母亲,实现自己对感情的愿望。她的行为都以无意识的“崇拜比批评更安全”为基础。
这种倾向的后果是她的自信心逐步下降,并对生活产生弥漫性的不满,这种不满的体现方式是在琐碎的问题上她一而再的突然爆发痛哭,而她完全不理解为何会这样。
接下来的分析又发现她对伙伴的强迫性依赖及她迫使他人认可自己高人一等的强迫性需要。通过对三种相互关联、冲突的倾向的分析处理,克莱尔重拾自我肯定,减轻了对胜利的需要。不再压抑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它们也不再只是通向胜利的手段,
四、自我分析的主要任务、方法及困难
自我分析是一种同时扮演病人和分析师两个角色的尝试。
主要任务及方法:1、尽可能彻底而诚实地表达自己。全面的自我表达通过自由联想实现。自由联想不同于我们习惯的思考或说话方式,它是自发的、缺乏方向,我们要留意流经脑海的一切东西,并尽可能给自己的感觉以自由空间。自由表达的障碍总是来自我们内部,或者因过于焦虑而忽略某些因素,或倾向于维持自我形象。
2、在自我分析中,理解和解释是同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潜在意义,先由那些吸引自己注意力、唤起好奇心的联想开始解读。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一特定的感觉或想法在此时出现?在这一特定语境中,它意味着什么?诚实面对自己的问题,通过识别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因素获得对问题的洞察。一个洞察可能以向一个人展示他之前华而不实的态度来揭示他自身真正的感觉,让他能自由表达愤怒、恼火、轻视、恐惧或所有之前被压抑的东西,消除为抑制真实感觉而产生的紧张感。以克莱尔为例,年幼的她对母亲的忽视和偏爱哥哥的真实感觉是愤怒和不满,可那让她更得不到母爱,压抑这种感觉并代之以崇拜,渐渐成为她无意识的行为模式。
3、改变那些干扰自身最佳发展的因素,通常成功的分析减少了强迫性的根源,自然带来相应的变化。多数洞察都向我们揭示了辛酸的童年阴影,幸运的是,成年的我们已不复年幼的无力、无助,早已不需要儿时的自我保护方式了,只是还未及时发现而已。
自我分析的困难来自于“阻抗”,即内心妨碍分析的一切东西。对洞察带来的发现感到震惊、羞愧、内疚或愤怒时,会产生防御性抑制或逃避性策略。比如什么都想不出来或使思想脱离轨道,产生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忘记与已出现的联想保持联系。比如阻碍理解某些联想出现的感觉或想法,甚至毁掉一个真正发现的建设性价值。
处理阻抗的技巧在于,对其进行联想但无需勉强,可以先在忽然感到不舒服或疲劳的那个点做个记号,待有全新视角时再恢复工作。比起对自己生气,将阻抗看作礼物是更明智的选择,这样才能有理解它的耐心和意愿。
“人生是挣扎和奋斗,是发展和成长——分析只是有助于这一过程的一种方式。人生中取得积极成就固然重要,奋斗本身的价值也不容忽视。”作者在书的最后写道。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