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文存小松

乱七八糟的读书笔记·二集三集合刊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33人  剑胆棋心

二集

陇西州同

《诗经原始·点校说明》(中华书局1986年版):“以军功铨选陇西州同。”误。《说明》之言,盖本《云南通志》。然陇西为县,不当设州同之职。友石任官处当为陇州。其《凡例》云:“汧陇及门诸子”,陇西在甘肃巩昌府赤亭水入渭处,不在汧水;陇州在陕西凤翔府,正汧水上。此即明证。《清诗纪事》载:“方玉润字友石,……官陇州同知。”《道咸宦海见闻录》载:“陇州州同方润玉来见。”可并为佐证。

杨树达《词诠》:“徧,表数副词,皆也;表数之全。”按:徧,“遍”异体。徧从彳,遍从辵;皆扁声。又,“偏”可通“徧”。谢超宗《休成乐》:“睿孝式鬯,飨敬爰偏。”“偏”一作“徧”。肖钢《率尔为咏》:“玉阶偏望树,长廊每逐春。”“偏”、“每”对言,每,徧也。

床前明月光

宋以前作“床前看月光”,明人改作“床前明月光”。今人多解“床”为“胡床”或“井栏”,其实并无定论。

醉月频中圣

某《唐诗三百首》注曰:“中圣:圣,指酒。酒饮半酣也,即饮酒之中不醉不醒;一说为醉酒。”此处用典而未注明。《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载:“邈私饮至于沈(注:“沉”、“沈”互通)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愼,偶醉言耳。’……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时复中之。……’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是书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校订者曹圆。其太白“渡远荆门外”一句,误作“远渡”,而遍检诸本,皆未见作“远渡”者。

中国哲学史

是书大三时尝读而未毕。今取出重翻,至下册讲隋唐佛学处而止,唯将韩、李及清末今文经学略观一过。芝生自言哲学与哲学史不同。然读其书不必读史:但观大略,知其姓名、学派,日后精读某氏,复检阅参看;此正与古所谓目录学之用相类。故或谓此书宜精读,而余以为:果欲求其史,诚当精读;若求其学者,则粗读亦可。余无意为史,于隋唐至明之佛学、理学,亦无大兴趣,故皆未竟而止。

购书记

戊戌三月初六,巽杰赴元宝约,同在者数人,酒半酣。至复兴书店。购书数十种,凡百五十元;概而言之,不外诗文、围棋。诗文足可观;至若围棋,年来购书渐多,而棋终不见长,是以书本不必购。所以购者,醉酒故也。太白酒醉,呼曰:“千金散尽还复来!”今余亦散金,而其可“复来”乎?

文史通义

读《文史通义校注》,章氏言:“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足见自负,余亦服膺。而叶瑛作校作注,凡十九载始成。后二年,叶氏逝。亦可敬哉!

杨树达《词诠》谓:“並也。按:《说文》云:‘方,併船也。’引申为並义。又按:方与並古音同。”《说文新证》引裘锡圭之说,以为“方”为“亡(“芒”本字)”分化字。《字源》引姚孝遂跋《甲骨文字诂林》之语,谓象耜之形,“刺土曰推,起土曰方。”或谓象刀柄之形,为“枋”初文。今见甲骨、金文,皆用作“方向”、“方圆”之义。其本义不明,{並}盖为假借。又:依《王力古》之说,並,并母阳部;方,帮母阳部。二者帮并旁钮,阳部叠韵。

又谓:“徧也。按:方与旁古音同。旁《说文》训为溥,今言普,正普徧之义也。”旁从方得声,古音必同。又,旁、普同源,见《初集》。

三集

某日,洛水清波小姐姐问隋炀帝的“炀”应该怎么读。因为有人读yáng,有人读yàng(听说央视科教频道有个节目就这么读的?)。我认为应当读yáng。

依宋本《广韵》,“炀”在中古时有两个音,一个以母阳韵,一个以母漾韵。依《王力古汉语字典》及《故训汇纂》,“去礼远众曰炀”,即作为谥号的“炀”,都是归在以母阳韵下的。(注:这两本书都是今人编的,古人书里没找到这个释义下的“炀”应该怎么读。)

依《现代汉语词典》,“炀”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即yáng。

综上所述,我觉得应该读第二声。

另: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不过是“约定俗成”。不管古代读什么,既然现代“约定俗成”的是第二声,那就读第二声。况且,如果参考各家拟音,中古时期也未必读yang。

又另:本来是想聊一下拟音的,查阅之后我有点懵。搞音韵学的都是神仙。我辈凡人读凡人的书,不掺和神仙的事。

《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在黎叔朋友圈见到的,不知道该不该买。上图书馆联盟申请了个文献传递。翻了翻,觉得不好。不知此书是该当历史读还是当小说读。当历史读,所述事件基本不注明来源,是以不好用;当小说读,情节过于零散,是以不好看。不管是“不好看”还是“不好用”,总归是“不好”。另外,此书的章节题目都是两个字数一样的分句。什么意思呢?我估计他是想按章回体小说那样,以一副对子作标题。可是他这“对子”嘛,写得根本就不“对”。举个例子,诸君自赏。此书第一篇的标题是:“面对困难毛泽东奋力挽狂澜 实事求是领袖与人民心连心”。(说几句“查水表”的话。袁世凯复辟时,有一副对联,说“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取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再看这标题,似乎有点那啥?)

多扯一句,关于毛润之的书或其他资料,我翻得不多;但也还是翻过一些。总的来说,要么是捧得太高,要么是贬得太低;同失史家应有之公正。这本书大概属于前者。

对了,这哥们儿还写了一个系列……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我了解不多。就所见而言,大体以唐浩明点评、龙榆生选本二者为最佳。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中》说:“撰辑奏章之人,宜知训诰之记言,必叙其事,以备所言之本末。……不备事之本末,虽有佳章,将何所用?”家书虽不同于奏章,但如能略知“事之本末”,或可有“知人论世”的功效。唐浩明的点评,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而龙榆生为词学大家,虽然不专门研究清史或家书,但“道通为一”;虽是选本,注释也不多,但极为精炼,况且曾国藩家书并不难读,略有疑难处,不过一些典故、人名而已。

小淹

《嘉庆安化县志》载:“小淹市。相传宋理宗潜邸邵陵,宁宗末年,征诣京师;时石门潭洑涨,淹留竟日。故名小淹。”

注:

宋理宗:赵匡胤十一世孙,按辈分算是宁宗的侄子,但关系较远。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这个名字起的有意思啊!邸是高官或王侯的住所;《易经》说:“潜龙勿用”,潜是还没即位的皇帝。等到“潜邸”不叫“潜邸”的时候,就是“初九”变“九五”,“飞龙在天”了,哈哈!

邵陵:好像叫邵陵的不止一个地方,这里大概是指邵阳。《读史方舆纪要》载,汉置郡昭阳,晋避司马昭讳改称邵陵,隋灭陈,改称邵阳。好像有更早的出处,不过我懒得翻了。从地图来看,从邵阳出发,走水路去临安,经过元宝的大安化,完全合理。这个是我猜的,只能说猜得比较合理,不一定准确。不过有个问题:他称“邵陵”我觉得有些奇怪。元宝觉得可能是官方改了但人们习惯上还没改。但是隋到清都差出去一千年了,到南宋也有五百多年;还是有些奇怪。

征诣:受召而往。

石门潭:好像也不止有一个。据元宝言,他家附近有个石门潭。陶澍有个印心石屋,现在屋子不在了,不过石头还在,就在石门潭。

洑涨:这个词没见过。“洑”有“水伏流地下”的意思;“洑涨”大概是说地下水涨了?

小淹:盖取“小淹留”之意。这名字取得有意思。于湖写过“一杯不惜小淹留”。加个“小”字确实不一样。比如,叫“姐姐”可能只是一般性的称呼;叫“小姐姐”,是不是就可爱多了?哈哈哈哈哈……

没写过这么不正经的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