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在于无愧于心
今天早上在看以前的日记时,看到了自己初中时的一篇文章标题,“慎独-告诫自己,铭记终生”,顷刻间,思绪万千。距自己读完初中已经十一年了,自从工作后,就很少写日记了,慎独这样的人生教条也早已被自己像日记本一样给丢到了角落里,人前人后完全是两个样子,目前在社会的大船上随风飘荡,不愿轻易流露情感,不愿让人看出自己的真实内心。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弄丢了很多东西,亦让自己觉得两耳发红,我好像无法对当年书生意气的自己解释。于是我反复地读当年的摘抄,心态渐缓。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里放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按照自己的天性行走就是自己的道,可以改变的的就不是自己的道,所以要尊重自己的道,尊重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因为道是莫见和莫显地。因此一定要谨慎自己独有地别人看不到的道。我个人可以理解为这是让我们无愧于心跟着自己的道走。
《大学》里大概意思是说,自己的喜好是什么就是什么,你自己是知道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才谓慎独,不要像小人在君子面前一样,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让别人看到你外表自己就像看到你内心一样,这便是慎独。其实这句话我也可以理解为无愧于心,因为无愧于心才能表里如一。
如何解读这两句话,我也只是抛砖引玉,不敢妄言,社会中的沉浮之道是什么我亦不知道,不过我想我们华夏五千年传统积淀下来的文化必然是正能量,是要我们做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华夏儿女,要修无愧于心,不惧于势的君子之道,尔虞我诈必然不是正统。
所以我依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不曾愧于心,尽管有过无数次的挣扎,但是始终坚守自己,亦谓之修道,又有何耻于人的想法呢。
想到这里不仅长舒一口气,准备上班。加油!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