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

7/28 读无用的书 做有趣的事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7人  闲亭观雨

儿子小学四年级有段时间不厌其烦地看幼儿园时超爱的《奥特曼》,不解之余问他原因,臭小子回了我一句----我在怀念小时候的岁月,末了还补了一句----小时候真好,当时我忍俊不住,心想这小人儿都有资格提小时候了?念及此,对自己每每回忆往事就释然了----人未老,心亦未老,回味让岁月更美好。

回想毕业工作之后,书是读了一些,但都是有目的的。前些年,多是专业书籍,为的是考取各种证书,提升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能力,为稻粱谋。近些年,多是历史类、国学类书籍,为的是修生养性,获得身心宁静,提升综合素养。严格讲来都是“有用”的书。要说读无用的书,就是学生时期了。

小时候喜欢读书。那时候的书太少,得到一本如同宝贝一般。大概是十岁左右吧,从邻居那儿看到一本小说,书名已经忘记了(由此可见记日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获至宝。那是盛夏的晚上,家人都出去乘凉了,为了避免成为蚊子的饕餮盛宴,我躲在闷热的蚊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如饥似渴的阅读。那时连电扇都没有,蚊帐也不像现在这样轻薄透气,是厚厚的棉纱做的。姐姐催了我好几次,到外面凉快,我的回答是“心静自然凉”。至今,这话在大家聚会时,还时常被拿出作为谈资和笑资,成为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小学四年级,全家搬到县城,接触的人多了,能看到的书也多了,可以攒下零花钱买书,和小伙伴们换书看,也时常交上两分钱,坐在街边书摊的小板凳上,租连环画看。县城里只有一家书店,大约有四、五十平方,大门占了一面墙,其它三面分类排放着少儿类、文学类和工具类书籍。至今还在想,县城唯一的书店能分类摆售少儿书籍,书店负责人真是了不起。从那时,开始看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知道了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从那时,也开始看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小学时看完了四大名著,是全著,不是连环画,也不是少儿版(那时没有少儿版)。相对而言,更喜欢红楼梦和西游记,虽然看的一知半解。

初中三年,对中国文学比较淡漠,开始喜欢外国文学。有位从东北回老家上学的同学,住在姐姐家,家里有不少外国小说,经常到她家借书。记得初中没有怎么好好学习,印象比较深的是基督山伯爵、茶花女、莎士比亚、少年维特之烦恼。

高中时,开始追求个性和文艺范,和一帮同学相互推荐书籍,谈论读书心得。学校所在的镇上有一个书店,每周从家回校,必要拐进去看看,飘是枕边书。文学杂志开始出现在县城和镇上,比较受追捧的有读者文摘和读书,每期必买。

大学时,有时间、有精力、有自由读各类书。我们八个人一间宿舍,一本书往往是轮流看,晚上熄灯后的卧谈会不是听音乐就是聊天,一多半的时间是关于书的话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贾平凹的白鹿原、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记得琼瑶小说风靡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人去租书店里租一本回来,大家看过后,开始问答考试环节,比如女主喜欢什么、男主住在那条街上等等,答不上来的人付租书费,回想起来,也是大学的趣事之一。

学生时期读的这些书,都是自发自觉、内心充满欢喜去读的,并没有想着读书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对各类书,有缘则读之再读之,无缘则抛之,不像现在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某个假期读完某几本书,也感谢家人从未阻止我买书读书。虽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阅读,但怎么会没有用呢,有句网红语录说的好----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读过的书已经潜移默化到我的思想行为中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