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清泉
持续的晴热高温让我内心想寻一处山间清池的渴念愈加强烈。那天傍晚时分,“鬼子”在漂流终点附近泡澡上岸,让我心里痒痒,加之“鬼子”不断的引诱与鼓励,很想下水畅游一番,无奈没有任何准备,心里只说,我过两天再来。
第二天约上亚平,一起寻水探源,跑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找到独独属于我俩的一池清泉。
泉在两峰夹谷之间,时见奇石怪木、茅草乱树相杂其间,浓密的树荫将一潭清泉遮掩得严严实实,纵偶然漏光,透在水上,亦是斑驳陆离,怪影相生。上有源头活水,时见淙淙,时或幽咽,汩汩之音不绝于耳。下有长流一川,滚滚向前。白浪处,翻石越涧,激起白雪千堆;舒展处,映天共日,徘徊一池凝碧。池水清澈见底,鱼游无数,皆若空游无所依。山花野果,点缀其岸,夏蝉秋虫,同奏其音。柳落千丝,钓一池月圆花好,石状百态,贯一潭云淡天高。好一个天然的沐浴场,又恰好让我们遇见,实在是天佑我也。亚平比我还兴奋,脱衣去鞋,纵身其中,我亦有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惬意。濯此清泉,有如跃入时间的长流之中,一下子让我们回到几十年前的童年。仰息其间,清凉致爽,人与石与鱼,共生共处;沉浸其中,心与山与云,尘念俱灭。
我想起宋人朱元晦的旧句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时候读此诗时觉得画面感十足,认为描摹家乡山水极为形象、传神,但诗的题目偏叫《观书有感》,不能理解。以说理为上的宋人诗章相较唐人而言少了情趣与气象,多了些说教与寓意。依我看,还不如当电影画面来看,眼前的这一幕不正是此诗所描绘的情境吗?
同样是写山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具有更强的代入感,如《小石潭记》中的描绘更加真实而具体,透过文字间的画面,如在目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样的场景与画面亲切感人,触手可及,这些深入人心的句子一经记下,便不可忘,每遇此境,必默然成诵,尤其文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的点晴将万物齐观、人鱼一体,刻画的恰到好处。对应此时此刻的场景,更有一种什么也不愿去想,怎么也不愿意去动,一任仰卧水上,与鱼游同乐,物我两忘的境地。
说到洗澡,我想起当年苏东坡的一首小词来,词前有小序,是这样的: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词本简单,但联系苏居士的背景来,则此词另有意涵,尤其是他的一些政敌读了,能不对号入座,自惭形秽?我初读“居士本来无垢”时,就差点掩面笑出声来,东坡就是东坡,玩笑开得含蓄而隐晦,戏谑得近乎无奈与央求。
东坡还有一首同牌的洗澡词,读来亦觉有趣: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大意是,洗澡就是净身,只有自我净身了,才有资格与能力去净化他人,汗流了气排了,寄语世间人,应该自由自在的游历红尘之中,体会人间乐趣,守住心中一寸灵光。洗吧,洗吧,不只为自己洗,更要洗尽人世间的一切苦难与污浊。
客观的说,凡人洗澡确只是洗净一身的疲乏与污垢,而修养高的人除自净之外,更要净他,净世间一切污浊与苦厄。
亚平不容我多想,便一个劲的呼我捉鱼,我只是说鱼儿这么小,捉来也没有用,再说小鱼儿本来就是来为我们按摩净身的,反要捕捉它,不合适吧。不等我说完,他又游到我的身边说,岸边有很多的果子,不知是什么,于是摘来两个,抛向我面前。只听咚的一声沉入水中,很快小果子又浮出水面,青黄相杂,状如杏粒。我捡起一看,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野桃子吗?俗称狗屎桃,个小毛多,酸涩难嚼,今日吃来还似有当年的味道,一股酸甜劲儿促口水分泌,味蕾活跃。
此后一连多日午后,我总能找到理由,来此一游,感觉鱼儿愈见多了,大了,是居士的去污滋养了鱼儿的繁育与生长,还是鱼儿发现了新大陆,呼朋引类邀来同伴,共赴美宴,总之,鱼儿多了,岸上的青蛙也来观摹,浇水也不走,上前去捉,看的入迷了也忘记逃生,呆呆地束手就擒,趁我一不小心,又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不见了。树上的秋蝉仍不甘寂寞,一个劲的唱起了夏日的挽歌,声嘶力竭。只有白云,还是那么悠闲、自在、无拘无束,飘在半空,看大千世界,群生众相。
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