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我们这个“学习共同体”共读的第二本书了,可以说每次共读都有收获。上周五,我们已经把这本书全部读完了。每次读完一本书后,我都会把这本书再梳理一下,哪怕把其中的一点儿知识内化成我自己的,并在教学中反复实践,都会对我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今天我就谈两点我比较深的体会:
一、用心倾听
态度的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表达,喜欢营造热热闹闹的课堂,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佐藤学教授一方面肯定老师用心倾听学生发言的重要性,一方面却推翻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听学生发言”的现象。“听学生发完”现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一一附和、帮腔、评价、概括其意思到底是什么。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呢?通过大家的研讨发现:其一,老师害怕沉默。;第二,老师一边倾听学生的发言,一边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做到全身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
我们不但要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理解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发言,不仅要达到理解了学生字面表达的意思,重要的是去体会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样的话,就不只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并尽力达到与他们心心相印的感觉。老师要站在欣赏的立场上去倾听,跟学生的回答产生共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发言的兴趣。
我的理解简单点说,可以分三步走:第一,要专心地全部地接纳学生的发言。即使学生的发言内容不完美,不理想,我们也要尽量倾听学生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第二,要欣赏学生的发言。可能发言的学生水平较差,就像刚学投球的投手,他的球虽然向着这一方向,但是也有很大的偏离,那么老师就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接住这个偏离的球。这样跟学生之间的链接,才能使教室里的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能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第三,尽力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多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也就是让学生的回答返回到阅读教科书中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的阅读,既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提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老师们一定会搬出这样的理念——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等。且住!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而是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
佐藤学教授虽然讲的是日本的教学现状,可我们读来,跟我们的教育现状一般无二。我们老师要么是以“教”为主要手段和目的,要么就完全的放手,认为老师在学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几乎不起作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自主学习在预习中肯定是有必要的,但在课堂上却不能把学习当成个人主义性质的活动。佐藤学教授还分析了“学”这个字的意义和象征,所以他认为人(学生)应该在交往中学习——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应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老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他特别提到千万不能对物对人漠不关心,我们应该构筑学生教室里的交往,在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同时让学生跟学生之间也能够由最初的一个小圈,慢慢慢慢发展为一个大的交往圈子。
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那如何促进交往,我觉得一定要有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促进交往的过程,也是我们知识方法的一个运用过程,自然就有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佐藤学教授的教育理念,指出了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给我们提供的方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