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今天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虽然只看到了某些篇章,但却给我很大的触动!
蛤蟆先生按照之前的约定,每周二到苍鹭那里做一个小时的心理咨询,他从刚开始的敏感、排斥到后来开始慢慢放松、接受……只因为苍鹭医生让他做了这样的事儿。
苍鹭医生告诉蛤蟆先生,他现在的心里感受和童年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幼年的基本情感会逐渐发展成为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既然是小时候,就离不开回忆,蛤蟆先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一般人都会认为,童年无忧无虑、欢快无限,有好吃好玩的,还可以肆意享受父母的爱抚,但蛤蟆先生的童年却恰恰相反。
他的父亲非常严厉,每次蛤蟆先生遇到挫折哭泣的时候,父亲会故意无视他的哭闹,甚至会斥责他。蛤蟆先生总觉得自己从来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而且永远也达不到,在他的回忆里,父亲甚至从没给过他一个拥抱。
蛤蟆先生的母亲很安静,对丈夫唯命是从。虽然小时候母亲也曾和自己嘻笑逗闹,可他觉察到母亲是那么在意丈夫的评价,总在看脸色,生怕丈夫不满意,所以她时常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而表现得很严格。在蛤蟆先生的记忆里,母亲的拥抱也少得可怜!
想到这缺爱又少快乐的童年,蛤蟆先生悲伤又孤独!
故事看到这儿,为蛤蟆先生不幸的童年深深难过,由此,我也不由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大概可以用这几个词形容:胆怯、哭泣、躲藏……所以不得不承认,确实悲伤多于欢乐。
我的母亲很好强,性格急躁,记忆里从没听到她柔声细语的说话,或许是我太调皮,想起儿时的母亲,想到的就是呵斥。我生性胆小,与母亲好强的性格截然相反,所以她对我的性格是一直恨铁不成钢。
每次家里来了生人,母亲就会让我喊人,而我就是不喊,这时母亲总会生气地指着我说“这妮太出掰”,意思就是胆小,母亲从来不知道,她随意的这么一说,就像当众羞辱我一样,心里除了羞怒就是无声的反抗,从此,无论遇到任何人,只要母亲在,我几乎不会主动叫人!
我的父亲软弱无主见,家里大小事情都听母亲的,他虽对我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多么严格,但是记忆里也没有温和。
……
回忆起童年,心里还挺沉重的,不都说童年无忧无虑吗?为何我却如此不快乐?这种悲伤的情绪不止童年,它似乎伴随我们一生!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书中所说“成年后心里的感受和童年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幼年的基本情感会逐渐发展成为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所以,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