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龙潭实验马宏伟

                                     探索信息工坊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龙潭区实验学校马宏伟

       应试教育片面放大了知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淡化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越来越不善于提出问题、越来越不会解决问题,孩提时代即已养成的敏锐观察力、动手能力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退化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好奇心越来越弱,兴趣越来越淡,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佛系”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潭区实验学校根据区整体推进信息化十大工程,提出了指向学生科学素养的信息化育人新模式。旨在维护孩子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素养。

       我们尝试以信息工坊的模式解决上述问题。“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工坊”是本义为工作的场合,有小巧精致之意,富含文化意味。“信息工坊”是以课程实施、社团建设、课后服务、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新驱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为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整合学校现有科技教育内容,融合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数学、艺术等多门学科,直接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创新实践”等科学素养的育人工程。我校的信息工坊包括:机器人坊、科技坊、3D打印坊、发明制作坊……相继的我们还将建成创客教室,开始STEAM课程,建立更多的信息工坊。

       信息工坊致力于课程开发、资源优化、教学创新,探索立德树人的新路径。信息工坊既是提升、发展科技课程的系统,又是教师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平台,更是学生生长拔节的场域。它的实践路径主要为两大行动:

       1.“新模块”构建行动 通过“新模块”构建行动,顶层设计信息工坊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视角,整合原有科技教育资源,构建一个重体验、强参与、跨学科的具有多样性、层次性、选择性的信息课程体系。我们实施的信息工坊课程是一个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了现有学科的融合;局部上看,信息工坊课程包含了融合性课程模块,用“新模块”的方式构建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贯通性、综合性。 “新模块”行动,着力于解决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度的问题。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来组织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理想性的需要,更应关注学生生命现实的需要,使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信息工坊各模块课程内容都以学生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如:科技坊设计制作的系列作品,主要有缩微的汽车模型、飞机模型、学校建筑模型以及金属生活用品等,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发了信息技术下的科学系列微课程,如3D打印、仿生机器人、编程等。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开始进行“信息工坊”社团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和授课班级都固定不动的模式,让教师可以有足够的精力钻研自己感兴趣、有专长的专题教学,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同时,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触摸到不同的课程,领略到更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提升课程吸引力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

        2.“学习场”打造行动 “学习场”就是充满学习氛围的情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通过“学习场”打造行动,建设完善信息工坊的物理空间,营造和谐创造的课堂生态。 汇智工坊中的探究学习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学习场”行动首先倡导建设真实的学习物理空间。每一个活动空间都配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让实践创新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呈现更多可能,让科技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同步,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将信息工坊物理空间建设列入学校年度预算中,添置设施设备,保证课程实施。现已建成两个微机室、三个科学实验室,即将建成一个录播教室,和一个STEAM创客教室,为课程落实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以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整体设计工坊文化环境布置,不仅重视科学知识、人物故事、技术操作要求等的呈现,而且关注探究方法、问题解决流程、课题研究步骤、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布置,让每一个工坊都独具魅力,成为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操作的学习场。 “和谐灵动的师生关系、开放创造的情境设计、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欣赏激励的学习评价,构成了信息工坊课堂生态的标准。信息工坊课堂中,学生参与“体验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了创造性的动态资源。“体验操作”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手”、“口”、“脑”等器官的协同感受,对客观世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研究结果。学生在“体验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课题研究的思路,习得实践操作的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息工坊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校科技教育内涵得到延展。通过信息工坊改革创新,学校实现了科技教育的新突破。具体为:构建了一个汇智工坊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信息工坊物理学习空间,探索了手工操作、问题探究、实验观察三种课堂模型,提出了和谐创造的课堂生态标准。 2.教师专业成长显著。通过信息工坊行动研究,教师团队在课程开发、课堂改革、范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实践经验。教师在经验提炼的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在专业成长的同时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 3.学生素养明显提升。以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大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汇智工坊项目创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近年来,学生学习品质发生了变化,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参与度高、学习成果越来越出色,体现出了较高的成长性。

       学生科学素养悄然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探究学习时那严谨的思维、多元化的设计、有效运转的小组合作,还是自主研习时那求真求实的科学实验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探索发现的创新精神,无不映照出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