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会温州瑞安近现代文史研究

2021-06-29

2021-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土文史

“太和酒坊”酿“太和”  农学家许璇的人格魅力

          作者:卢建平

2021-06-23

许璇像

  每到瑞安玉海中心小学,就会想起这里的一条曾经叫渔篁街的古街巷,想起街上那个叫“许太和”的酿酒坊,想起那个一门出“五杰”的许姓人家,想起那个原则前面不让步,权贵跟前不阿谀的许家二杰许叔玑。几经风雨沧桑,街巷已杳,人事已非,而历史散落的记忆却清香依旧,频让人回首。

  许叔玑即许璇(1876-1934),字叔玑,排行老二,少时就读县学,后中秀才,补廪生,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东文学堂,毕业后先就职瑞安中学,再应聘湖北编书局。30岁被公派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教授,兼农场场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农学家和近代农业经济学科奠基人之一。

  据金普森等人撰的《浙江通史》与《民国瑞安县志稿》以及许家族谱等资料记载,“许太和”酒坊是清咸丰年间瑞安许培基创办,许培基出身于殷富之家,亦商亦儒,所以在经营与管理上颇有一套,“许太和酒坊”是以远近闻名。其子许黼宸,为光绪十五年举人,以学行闻于乡,且为瑞安务农支会的六个司钱务之一,在瑞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瑞安许家的始祖可追溯到唐代太尉许温,最为有名的是宋代有“元丰太学九先生”之称且为瑞安四贤人之一的瑞安许景衡。许氏在瑞安城区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脉:水心街许氏,小沙堤许氏,渔篁街许氏。许璇为首的“太和五杰”就出于渔篁街许氏。可能也正因为许家有着深远的家学渊源与厚实的底蕴,许黼宸的六个儿子除长子早逝外,其余五个儿子长大后都留学日本,而且回国后分别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农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法学家和冶金专家,里人号称其为“太和五杰”,其中尤为有名的是老二农学家许璇和老三政治家许燊。

  许家兄弟的童年,是在江南瑞安城内的一条名叫西河的岸边度过的。其时,瑞安城内多水系,西河是城内的一条主水道,河上有很多小桥,最有名的就是离许家不远的济民桥。许家兄弟和其他一些孩子时常在夏日里于桥上嬉戏,河中游泳。或许正因为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水,孕育了许家儿郎等一大批瑞安学子的灵气与英气,为他们日后的成名注入了卓越的质素,使他们各自酿出精彩纷呈的生命光辉。

  提起许璇先生,许多人总是对北农大校园那彻夜点亮的灯光记忆犹新,对许璇先生刻苦钻研农学教学的精神肃然起敬,而我却特别喜欢许璇先生在原则之前不退却,权贵跟前不阿谀,学生与农民面前温霭可亲的完美品性与人格魅力。如果说北大校园暗夜中的灯光是先生勤奋钻研严谨治学之耀照四方的意象,那么先生刚柔相济耿直正义的品性亮节则是另一盏烛照世俗的明灯,孕育着天地间冲和之气,使人振奋而不躁动,教人平和而不懈怠。

  不要以为许先生只是个柔弱的学问人,其性格中的刚强正直更加令人注目。上世纪20年代初,许先生在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任上时,正值北洋军阀混战之际,当时北京国民政府任云南王九龄为教育总长,由于时值女师大学潮,北京各学校均不屑于王之为人,遂联名请求罢免,因未果,许璇即于1925年初向教育部请辞北农大校长一职。最为典型的还应该是许先生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任院长时,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郭任远可笑而无理地要求农学院设立“火腿系”一事。当时许先生对于郭某的意见一笑了之,未予理会,郭任远恼羞成怒,责其抗命,欲撤其职。许先生愤而自动辞职,同院60余名教授群起支援,一起辞职,惹郭某等人一脸灰。

  先生在学术上也表现为正直不畏权威,丝毫不作无原则的谦让,即使是同极要好的挚友也不例外。据先生的学生回忆,先生同当时农林学家梁希先生为至交,但多次因工作上的不同主张而发生争执不休,面红耳赤,而最后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私人友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许先生同当时著名的教授黄枯桐先生也是如此,有一次在中华农学会南通年会上,因某项问题,两人意见相左,彼此争论,双方均不肯妥协,最后声色俱厉,大有不可开交之嫌,但是当讨论终结,最后定论时,两人却又互开玩笑,相互打趣,和谐胜前。后来黄教授在其回忆文章中动情地说:许先生这种不拘小节,正直可爱的神气,实在使人难以忘怀。

  当然,你如果因此就认为许先生性格孤僻,刚强而不畏惧,至烈容易伤人,又似乎是片面的。因为许先生对学生,对农民却又全然不是这样的。黄枯桐教授在《叔玑追忆录》中写道:“他和我在笕桥同过五年的事,这五个年头,经历了不少咸、酸、苦、辣、甜,尤其是在那最后一年的一个月,叔玑受不了,学校当局无理的压迫,愤而辞职。然而,叔玑却春风满面,柔声静气劝学生好好念书,这是多么宽大的风度!”而据原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刘运筹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逝世之前三日,还清早到我寓所来商量西郊农民所组织的信用合作社向金城银行借款的事。”

  还有一个细节更是令人感动许先生关心农民疾苦为农民之事尽心尽力的至情之心,那就是著名农学家汤惠荪先生在《叔玑先生的追忆》一文中写到的:有一次,许先生竟然为杭州笕桥的一位陈姓农民向杭州市政府保释一只没有照会的狗。所以,原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院址所在地杭州笕桥的农民对许璇先生真的是“歌功颂德,崇拜之至”的。据说,当许先生离开笕桥时,当时有500多位农民前来送别,以感谢许先生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人品一定是重于学品的,许璇先生的学品人所共知,而其人品的光辉往往容易被其学品的璀璨所掩盖。许先生在农业农学方面的学术成就早已载入乘籍,而许先生的人格魅力更应该彪炳史册。酒坊临水当然利于酿酒,瑞安西河边上的“太和酒坊”在酿酒的同时,也酿出了完美的人格。所谓“上善若水”,水乡人的性格总是会或多或少带上水的优点,这或许就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内涵之所在吧。

  我并未研究过许家诸兄弟的性格,但许璇先生的性格分明带有水的刚强与水的柔情,大有“不是柔情不丈夫”的内涵。我猜测,大凡以“太和”为名的商号,一定是寄托祈愿冲和、平和、太平等意。而我始终认为,天地之间,只有刚柔相济,阴阳互融,才是真正的冲和与平和。如果从这一意义上说,那么,许先生的刚中寓柔,强中见霭的性格的确就是十分完美的,许先生的为人与性格才是“太和酒坊”酿出来的真正的上品与极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