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三毛

2023-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更欣

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

三毛年轻时的经历合集,大致是17岁到22岁的成长经历。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热情和不屈的精神风貌已经有了隐约的浮现,同样的年纪的我只是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一只小菜鸡。

康乐股长、风纪股长等词语的出现,让台式风貌泄露在眼前。世纪交替阶段的湾湾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这些校园身份。三毛的学生阶段,也是湾湾转型时期的特殊校园时期。严苛的教学环境中,三毛是被碾压,那是容不下黄钟大吕的年代,但同时青年学生爆发出来的自由叛逆感,充满悲凉夹带者生猛的力量。

三毛的休学和肄业都没有妨碍她继续自主学习,三毛没有即使没有去学校,依然不会忘记去看很多书、不会忘记去拜访许多老师。归根到底,不管是学校也好,在家也好,学习的第一动力在于自己内驱前进,要有勇气才能分辨合适的道路,弱者不适合去选择,因为没有试错的资格。上一个肄业后去飞扬青春的应该是韩寒。两者相似的是对教育模式不满意,但不是对教育不满意,甚至于两人都一直鼓励读者去更多的学习,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安利对自己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学者。如三毛书中的一章《逃学为读书》。所以关于青春大约是网路上说的:青春没有售价,火车直达拉萨。当找到一个梦想,就像找到希望,自由的弓弦拉满了未来的朝阳。热情的生活不是必要的,但是拥有也没有坏处。

全书主打《 雨季不再来》。不再来的除了雨季,还有青春。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雨季带来的除了和青春一样湿漉漉又充满活力的感觉,也带来千疮百孔的水面和雨雾云烟的迷茫。少年的灵魂常有花香,裹挟泥土和泪水,打碎禁锢的城墙,我们一起见证岁月不羁。湾湾的雨季和浙江的雨季决計不一样,三毛的20岁和我们的20岁也决計不同。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尽管大部分时候在梦游。相似的部分大概是我也学了几年素描和水粉,也和三毛一样在画室中看起来是不怎么能完美的塑性的那一位。关于绘画的兴趣大概也是来自学生时代。猜测,三毛的没有天赋大概是和文学天赋对比下显得不那么突出,而我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取得值得纪念的成绩。

另有两篇印象深刻:

《西风不识相》中的初到异国的三毛和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交中唯唯诺诺的样子相似。自己在圈子里努力做一个好人,希望周围的人能因此喜欢自己,残酷的现实是传统意义中的老好人被贴上了不懂如何拒绝的标签,最终让周围的人反而不尊重自己。没有底线和坚持的人,又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同。当三毛以暴躁和愤怒面对得寸进尺的同学时,大家反而开始对三毛小心翼翼又尊重友善。人性的复杂在这一刻显得异常明显,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拒绝不是自己的工作和自己不喜欢的要求,不要在乎拒绝别人会带来什么不好的体验,反正能提出为难你的要求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赴欧旅途见闻录》看到三毛在腐国的机场被扣留,一方面为当时华夏的国际地位低而感到遗憾,也期待湾湾尽早回到华夏怀抱。另一方面能看到技能素养的重要性。一是语言能力。在非成长的环境中,周围都不是母语的环境下,掌握另一门外语等于多了一个保护自己的技能。倘若当时的三毛没有足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立场的能力,就背上了偷渡者的名声;二是思维逻辑。此时体现出律师是站在食物链巅峰的行业,将一段话一句句拆分,逐句分析其语言逻辑是否合理。对普通人,即使没有数量掌握那么多的发条,也要谨记遇到问题不要慌,将自己的诉求一一陈述下来。被人冤枉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自证和辩解,把问题抛给提出来的人,谁提出谁举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