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故事12——二十四桥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我最早知道这个名字也是自此诗而来。当初刚到扬州时,特地跑去寻找,以观之美,印迹当初背诗时脑海里所产生的美好幻影。
二十四桥现在所看到的桥为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它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看来,这一新建景区是采用桥名“二十四”之说了。
瘦西湖二十四桥是个历史不到五十年的新桥
造型仿自玉带桥,美是极美。
。关于二十四桥的来由,说法众多。
其一
隋炀帝不知桥名,问之太监,太监不知,妃子说:我为桥取个名吧,船上二十三娇(妃),就叫二十三桥吧。没一会,太监说:“叫二十四桥,一位妃子肚子有喜了”。如是说来,这二十四桥当是由隋炀帝钦定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一种带着戏剧式的说法吧。
其二
如果从桥身的结构来说,二十四桥有24级台阶,长24米,宽2.4米,两边护栏上的图案有24个。这 应该是二十四桥的真正来由吧。
其三
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其四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其五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因一首诗而知此桥,因此桥而知扬州,
烟雨迢迢,
美丽扬州,
二十四桥,
明月尚在,
玉人吹箫。
如果你喜欢,点个赞吧。老马带你游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