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的修炼

20. 做出来的教育思想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3人  教育书评阿龙

20. 做出来的教育思想

多年以前,读过时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著作《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那时就对作者心生敬意,心想:短短的36天,一位忙碌的教育局长却于行程中感悟出一本书,该是怎样见缝插针、通宵达旦地劳苦工作啊。今天,拿到他的新作《面向个体的教育》,再一次被深深感动:虽然全书仅仅217页,却是整整三年间学校改革进程中校长的所思所想,可以说,这本书与《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样,都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

这本书源于实践,教育叙事语言平实又鲜活有力。这本书更注重思想,处处凝结着一位校长在学校改革过程中的管理智慧。作者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其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读者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面向个体的教育》共收集了作者的84篇文章,分为11辑。其中第一辑到第四辑以及第十一辑主要阐述了对学生进行个体教育的思考,第五辑到第十辑主要阐述了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这本书可以看作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的管理经验集萃,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书中文章记录的都是我在这一改革历程中的感悟。”

十一学校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呢?

“改革带来了学校形态的重大变化,尤其是行政班的消亡和班主任的淡出。”行政班消亡了,转而变成每名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而形成的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选择、自我管理;班主任淡出了,他们成为了主任导师并与其他导师组成了教育团队,成为了学生的人生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和学业辅导助手。改革最终实现了为学生个体发展和成长服务,使学校成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成长的乐园。学校并未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学校的重点本科升学率竟高达99%,这不得不说是“做”出来的奇迹。

什么是教育?教育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功利主义日盛、教育被严重异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做深切的追问。在这本书里,李希贵校长从管理学角度颠覆了我们对教育的传统认知,以智者的眼光昭示我们,教育不是管理,而是服务——这又是“做”出来的教育思想。

细细想来,教育确实是提供给学生的无形产品的服务,我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满意与否。可是许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学生的想法,缺乏服务意识,一厢情愿地兜售自己的知识,全然不顾学生的差异;加班、加点、一刀切,以题海战术取代了学生的体验、操作和自得;教师常常以监管的姿态出现,与学生缺乏真诚平等地沟通,学生疲于应付甚至慌忙逃遁……凡此种种,与教育的真谛南辕北辙。教育不应是压迫,更不应是灌输,而应是春天的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应该是夏天的雨,润泽学生稚嫩的生命。

十一学校的改革做法处处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让我领悟:教育只有从学生出发,教育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李希贵校长将书名定为“面向个体的教育”,提出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这些箴言道出了教育的固有之义,更是取之实践,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教育思想。但愿教育管理者们都能如此“实践出真知”,但愿教育践行者读后都能“以实践检验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