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框架与架构心情随笔

记昨日书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2人  西西弗斯不说话

四年,就快要结束了。

明天便是高考的日子,我打算最后一次用能半价的学生证去故宫。很遗憾的是我没看过故宫的冬天,我只有秋天去过故宫。再往细里想,我仿佛只对秋天的北京印象更深刻。

我来的第一年,首都的秋太凉了,秋风一阵,万物都枯黄一片。那时,我眼里都是死寂,我一早从天通苑的地铁口出发,往故宫方向去。那年,我看到的天通苑便是首都的秋,早起上班的人们排着长而弯曲的队伍,人们面无表情地埋头翻着手机,大拇指是机械滑动,翻阅着手机中的信息,眼睛里没有一点光泽。地铁口死气沉沉的气氛,地铁站外些许凉意的秋风,那时的我被吓到了,并且至今我仍然恐惧往天通苑的方向去。寒假一到,我迫不及待的回了四川,希望那四季常绿的榕树能让我缓口气。这年,我说,以后绝不会留在北京。

我来的第二年,这一年北京的秋天似乎大为不同。北京仍是一到深秋,便没有一点绿色。这年,我见过了地坛的银杏,香山的红枫和卢沟桥的狮子。我突然发现,北京的秋天居然也能很壮阔,(突然要填表,思路断了),原来历史能让一个城市如此厚重,而北京的秋天恰如其分地给这一份厚重多了些韵味。我开始觉得深秋如果有绿色会是一种遗憾,因为这种秋天不太真、不够深沉。也是从这年起,我开始期盼北京的冬天和北京的雪,或许北京银装素裹的冬天更能让人有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官来。遗憾的是,除了第一年下了场大雪,以后只有每个寒假开始后,北京才会下雪。这年,我觉得北京似乎还不错。

我来的第三年,我一直在等待北京的冬天。不下雪的冬天,和深秋的样子没什么两样,只是冬天更冷,妖风大的让人不想出门,眼前的风景确是一样的。这年的开始,在考研和就业的选项之间,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考研。选择意味着舍去,从选择完毕开始,有时我便感觉到莫名的压力绊身,于是我开始跑步。跑步的一个好处便是能感觉到冬天的脚步吧,北京的风刮的太冷,跑步就停了,风停了,跑步就开始了,春天也来了。这年冬天,我没等到雪,于是我寄希望于下个冬天,不需要雪了,我能在颐和园湖上滑滑冰就好了。

第四年,我去了杭州,于是简单的滑冰的愿景也没实现。杭州的秋天雨水多,很快就让我明白为什么形容江南,“烟雨江南”一次最为贴切。以往我印象里的江南,便是那个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还有容她彳亍的青石板路。我能想象出雨巷里湿漉漉的石板,能想象出淅淅沥沥滴着雨水的油纸伞。从没想过烟雨江南的烟从何来?我以为是做饭的炊烟,实际上呢,到了杭州,我才知道,那时雨烟。杭州的雨太细了,细如牛毛,细可穿针,因为太细,视觉上给人以如烟如纱之感。杭州的秋天就在雨中过了。到了冬天,杭州意外的下了雪。我试着将杭州的雪与第一年北京的大雪比较,两者便如黄酒与白干般。杭州的雪不给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感,而显得柔,有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温柔一面。江南很好,但不适合我。我开始怀念北京城的干,因为江南太湿了,我因此得了一场感冒,以至于肩膀酸痛到不能睡着。江南湿润的气候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自己体内湿气太重,要知道我可是不信中医的。还好,如果不是烟雨里的象山很美,我也会一并厌恶杭州的雨的。

至此,这篇随笔就快完了。昨天,看了一篇“为什么越长大时间越快”的问题,其中有个论点“如果一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未知的,这样的记忆在我们脑海中”感觉“时间更长”说的很有道理。也许是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会麻木时间的感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