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书屋书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十月书单丨身体与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255人  LIZZY小梨

九月的最后一周,空气中充斥着期待与暗喜。

这周结束后,8天的长假在向我们招手。

身边的很多朋友,早早地就规划好了行程,准备趁着假期去看看大好河山。也有的朋友担心到处都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干脆打算在家宅一周,好好休息放松一下。

小梨觉得,不论是旅行还是宅家,身体与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你已经打谱好了去旅行,那就抛开一切杂念、抛开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儿,去好好感受旖旎风光或是异乡人文;如果你想宅家,那不妨从这份书单中挑一本书,跟着作者的笔触,足不出户地领略一下不同国度,或许可以给你下次旅行目的地的设定,带来些许灵感哟~

1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我逢人便说,我们家的装修风格是“北欧风”。

可是我却从来没去过北欧。除了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三文鱼、瑞典的宜家,我对北欧,似乎一无所知。我甚至——很惭愧地说——分不清北欧的几个国家。

于是我便找来了《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这并不是一本类似Lonely Plannet那样、充满了引人入胜照片的旅游目的地介绍书。事实上,书中甚至连一张插图都没有。可是这本书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仿佛文字都跃然纸上。

作者迈克尔·布斯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娶了一个丹麦女人,并在丹麦定居多年。可以说,他既是北欧的局外人,又切身感受着北欧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这本书半是游记半是文化,探究隐藏表面现象后的深邃历史,让读者可以以一个更加立体的维度去感受北欧五国。同时,作者本身自带的英国人幽默、毒舌属性,大大提升了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譬如,在说丹麦人为什么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时,作者在介绍完幸福的表象和幸福面具下的本质后,忍不住吐槽到:“丹麦人有一种深深的合情合理的满足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比较而言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建设成了也许是地球上最为成功的社会。这个‘也许’是我加的。在丹麦人看来,没有也许。”

诸如此类的段子,在书中比比皆是。总之,不论你是否打算去北欧旅行,都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没准儿看完后就像我一样,把北欧五国列为了下一个旅行目的地了呢~

2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从高纬度的北欧下来,我们去温暖浪漫的南欧转一转。

我很喜欢民国时候一些地名的翻译,我觉得很有意境,比如:翡冷翠。

徐志摩曾经写过一首《翡冷翠的一夜》,以一个弱女子的哀怨口吻,写出了身在异乡的依恋与自怜、执着与无奈。如果把名字改成《佛罗伦萨的一夜》,我想,起码在题目这一关,就已经失去了一些美感。

是的,翡冷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回到要介绍的这本书,《从塞纳河到翡冷翠》,是画家黄永玉先生在法国、意大利写生时的见闻、游记、画作,记述了他在这两个国家亲历伟大艺术遗存的感悟和自励。

在书中,67岁的黄老先生风趣俏皮,文字娓娓道来,画作细细展开,给读者呈现了生动的、关于美与艺术的法国和意大利。正如老先生在书中所说,“在这里,连疯子都是尊重艺术的”。

嗯,所以,我也想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3

《撒哈拉的故事》

结束了南欧之旅,再一路往南,飞跃地中海,便到了北非。

这里是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恢弘的金字塔、神秘的法老、奇特的狮身人面像……但是这次,我们要说的是撒哈拉沙漠。

这片世界上最广袤的沙漠,我们曾在地理课本中学到过,不过寥寥几行字。而在三毛的笔下,这是一个虽然荒凉落后却又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地方。

可以说,撒哈拉漫无边际的红色砂砾,见证了三毛与荷西的爱情。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荷西和我坐在马德里的公园里。那天的气候非常寒冷,我将自己由眼睛以下都盖在大衣下面,只伸出一只手来丢面包屑喂麻雀。荷西穿了一件旧的厚夹克,正在看一本航海的书。

“三毛,你明年有什么大计划?”他问我。

“没什么特别的,过完复活节以后想去非洲。”

“摩洛哥吗?你不是去过了?”他又问我。

“去过的是阿尔及利亚,明年想去的是撒哈拉沙漠。”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12篇散文,记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三毛在这片可以称得上“世界尽头”的土地上的爱恨情仇。

我的蜜月旅行,选择了摩洛哥——一个可以触碰到撒哈拉沙漠的国度。当我费尽力气爬到沙丘之上,倚坐着眺望远方,看着沙漠与蓝天交界处一行驼队如剪影般徐徐经过,看着夕阳渐沉将沙漠映射成更加绚丽的橙红色,看着繁星缓缓地布满了藏蓝色的天穹并熠熠生辉,我的思绪是放空的,我的脑海中只有两个字:永恒。

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去一次撒哈拉。

4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从撒哈拉沙漠向东平移,穿过狭长的红海和富庶的阿拉伯海,便来到了印度——一个对于中国人而言,陌生又熟悉的国度。

说熟悉,是因为印度有许多与我们相近的地方——比如人口众多,比如都是备受瞩目且不容忽视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都是文明古国,比如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唐玄奘千里迢迢去取经等等。

说陌生,是因为大概90%的人对于印度的认知,来自于课本、电影、互联网和媒体报道,只有少部分人真正踏上过这个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是作者郭建龙的文化旅行记录,他历时2个月,跋涉2万公里,走遍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印度的文化,给读者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如果你想去印度旅行,不妨先读一下这本书,可以让你在身临其境之后更加释然。如果你还没有打算去印度,也不妨读一下这本书,毕竟,印度也算是我们的老邻居了,多了解一下,总是有好处的。

5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西伯利亚铁路纪行》

从印度一路北上,跨过中国和蒙古,就来到了我们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邻居的地盘——俄罗斯。

这个横贯欧亚大陆的国家,在世界上称得上是有分量感的存在。因为历史原因,我想我们的父辈、祖辈对于俄罗斯的熟悉度要远远大于我们。

我有个水瓶座的朋友,在某一年的国庆假期,独自背上行囊,坐上了9288公里横穿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列车。她说,这趟旅程最神奇之处是“晨起不知身在何方”,永远在路上,永远未知,永远惊喜。

摄影师胡成也是搭乘了西伯利亚列车完成了俄罗斯之旅,并将他镜头下的定格瞬间和脑海中的记忆,汇集成了《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西伯利亚铁路纪行》这本书。

书中不仅记述了沿途的风景与城市,也记述了作者在列车与旅馆中相逢的平凡人,并通过对他们的观察、与他们的攀谈,描述了一个个关于俄罗斯、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沙皇俄国的故事。

所以这本书,推荐给对于俄罗斯有祖传情愫的人,以及想要登上西伯利亚列车的人。

以上便是本期书单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董小梨

一个耿直的射手座girl,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