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你谈谈我跟写作的缘分
雨季不再来
而实际上是那些时光的不再来。
“我之所以不害羞地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只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
这是写在书开头的一段话。三毛说这一段时间是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现在看来那个时候会显得不那么成熟,可仍然是不可割舍的记忆。
翻开她的书,文字细细读来,就好像她在跟你说话。她想告诉你,以前的三毛是怎样成长过来的。这本书才读了一半不到,却想先跟你聊聊这个真实的女孩。
一、
“再看书,眼睛都要瞎了。”父亲对她说。由于她实在太爱看书了,看得入迷的时候,几乎都要把脸贴在上面了。与日俱增的度数还有渐渐下滑的分数。可她还是那么爱看书,就连在课上也是在看书。
“当我初念到宝玉失踪,贾政泊舟在客地,当时,天下着茫茫的大雪,贾政写家书,正想着宝玉,突然见到岸边雪地上一个披猩猩大红氅、光着头、赤着脚的人向他倒身大拜下去,贾政连忙站起身要回礼,再一看,那人双手合十,面上似喜似悲,这不正是宝玉吗。这时候突然上来了一僧一道,挟着宝玉高歌而去。”
三毛看到这里时,内心触动极大。她说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了。也许是这些文学作品带给她的熏陶,悄悄地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一开始,她是执念于画画的,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可是机缘巧合,她的文章被白先勇先生赏识,于是她跟文学的情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她也没想过会跟文字结缘,只不过她感觉自己用文字比画画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
写到这里,想到自己刚读了一篇文章,那位号主详细地写了自己是如何跟写作结缘的。这时候谈谈“雨季不再来”的感受。我仿佛也在三毛的文字中又回忆起自己的写作影子来。
最记得的是,每个学期,都会到文具店挑一本美美的本子。它就是这一整个学期的情感倾诉对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被我写到里面。
当然写得次数最多的是我最喜欢的歌词,以及自己对自己想说的话。有些是回忆过去的,有些是漫无目的地写的。我想,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那些个小本本应该是最宝贵的了。
也许就是那么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竟让我喜欢起文字来。
初中读的课外书并不多,读的最多的时候,应该从高中算起。那时候有借书证,一次可以借三四本书。同学手头上的书,也要借来看。
那一年,莫言先生的“红高粱”获奖。那是我第一次去书店,想要看看这样的书。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可以俘获诺奖的芳心。以前不知道听谁说,名著都是被吹捧出来的,根本不值得一看。内心里也形成了不想看名著的想法。喔,那时真的太愚昧了。多么鲜活的人物形象,多么引人注意的故事情节。
合上“红高粱”,却从此打开的一道大门。
从那之后,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看书,能看多少看多少。因为那时自己的成绩仍然是一踏糊涂。以后能上大学吗?自己也不知道。
然而就在那时,喜欢上了看书这件事情,无疑是黑暗中开出一朵花来。要是以后上不了大学了,自然就没那么多书读了。听说大学里面图书馆书多得很,看也看不完。一想到这里,那种绝望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中午午休,老师会来巡查宿舍。勤学的同学仍在练题看书。对于这样的同学,老师自是不会催的。反而是想偷看课外书的、玩手机的,倒是会被抓。即使这样,我还是会偷偷地看。傍晚下课后,吃完饭、洗完澡洗衣服后,快的话还可以有半个小时这样可以自己安排。
有些同学会趁这个时间玩玩手机,聊聊天。还有勤学的同学早早地就到教室学习。而我却想着昨日的书看到哪一页了。傍晚的时候不敢带书去教室,因为一路上都是监督的老师。只好坐在阅览室看上一会,快到时间才出去。
有一次,忘记了是什么节日。管理员着急地想要回家吃饭,但是我还坐在里面看书。
“姐姐,你是要回去了吗?”我问。
“是啊,家里聚餐,又不能缺席,你还要看多久啊”这时不忍心让她等,准备走了。
“那你还是想看的话。待会就帮我关灯就可以了。”
“好的”
“千万要记得关灯啊,不然浪费电会被骂的”
现在想想,那时候自己是真的好舍不得放下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