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导读

“建立常然”的极乐国怎么“没了”?

2019-07-13  本文已影响113人  大智度彼岸

看到标题,可能很多净土宗的同修会感到愕然甚至愤怒,觉得是胡说。因为,《无量寿经》明明说,法藏菩萨所修净土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的呀?怎么会“没了”呢?

然而,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阿弥陀佛寿命有终极,极乐世界的名字会消失,这都是有佛经依据的。如果我们认为,极乐世界会从无到有,法藏菩萨会从菩萨进修到佛,那么,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就必然有“生灭的现相”。

有一部经叫做《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这里说道:“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善男子!当来广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涅槃。”

也就是说,虽然阿弥陀佛名为无量寿,他的寿命不可估量,但是,按照这部经文的说法,其寿命仍然“当有终极”。也就是会示现入涅槃。

经文接着介绍,阿弥陀佛入涅槃之后,仍然有正法住世。正法住世的时间,和阿弥陀佛住世的时间是相等的。在这个时间里,有些众生是见不到阿弥陀佛了,但是,有些高位的菩萨,仍然可以在三昧的定境中见到阿弥陀佛。

这就像我们娑婆世界,虽然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一般人见不到佛陀了。但是,很多大修行人仍然可以在定中见到佛。比如智者大师,在读诵《法华经》时,入三昧境界,见到灵山法会未散,释迦牟尼佛仍然在住世说法。

为什么会有差别呢?这就得理解佛土的自受用与他受用的区别,才能说清楚了。还是举例来说:

在《维摩诘经》上,阿难问佛,为什么人家的佛住持的佛土都是清净庄严的,只有您老人家住持的娑婆世界是个秽土呢?释迦牟尼佛当即足趾点地,瞬间,娑婆世界也现出清净庄严之相。

这就是说,诸佛清净圆满,其所受用的境界,始终是清净庄严的境界。而凡夫业力尚在,还没有究竟清净,所以,所见所受用的,就仍然是秽土。即使同在一片国土,佛与众生所受用的也并不一样。

回到极乐世界,也是一样。对于国土中证境比较低的菩萨来说,他们见到的受用境界,就是阿弥陀佛入涅槃了。但是阿弥陀佛在自受用境界中,并无涅槃与非涅槃的差别相。

这么说来,《无量寿经》说的“常然”之法难道是方便说吗?并不是!因为,这个常然之法并不是我们凡夫以为的,相对于无常的恒常之法。如果我们这么认为的话,实际上就堕入“常见”,这是佛法所不认可的。

《无量寿经》并没解释这个“常然”是怎么回事,但其他经典却有解释。比如,《楞伽经》在讲述佛的境界时,就提到两种法,一是佛的自得法,一是佛的本住法。

所谓自得法,就是从每一尊佛的自证自得的角度说,佛陀通过修为,证得无生灭、无增减的境界。所谓本住法,就是佛性常然、法性常住的本来无生灭、无增减的法。这个常然本住之法,不因为有佛而增加,也不因为无佛而衰减。所以才叫本住法,常然之法。

法藏菩萨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其实就是契入一切诸佛境界,证得常然本住之法的意思。这个境界,是佛的自受用境界,凡夫众生或者低位菩萨是见不到的。高位菩萨可在定境中见到这个境界,但也无法得到与佛不二的受用。

说到这里,应该能理解了,为什么无量寿经说建立常然,而这部观音势至受记经却说阿弥陀佛寿命有终极了。其实,就是从不同的受用层次而说的,并没有矛盾。无量寿经讲法藏菩萨自证过程,当然说的是佛的自受用境界。这部受记经是从众生层面看极乐世界,当然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对了,还要说一下,阿弥陀佛入涅槃了,极乐世界也就不叫极乐世界了。因为,阿弥陀佛正法灭尽后,当天晚上,观世音菩萨就来接班,也成佛了,佛号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此时的“极乐世界”也改名了,叫做:众宝普集庄严。

很多净土同修为什么会对“阿弥陀佛会入涅槃,极乐世界会消失”这么敏感和不情愿呢?根本原因还是,娑婆世界里,佛陀入灭后,种种衰相给我们的刺激太深刻了。我们以为,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会消失”,就意味着极乐世界就有发生灾难的危险了。那我们求生极乐还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在这部“受记经”里,讲得很明白了,虽然阿弥陀佛入涅槃了,但是他的正法不灭。正法存续期间,国土中种种物质条件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听到佛法宣流,不会有种种恶苦之名。直到观世音菩萨成佛接班,他的国土甚至比此前的极乐国土还要清净庄严不知多少倍呢。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忧虑这件事,尽可以安心的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不必为了各种说法和争议而操心。既然我们信佛,就要同时相信,佛陀既然接我们来了,就不会把我们扔下不管,总会永远护持我们的道心,直到我们成佛。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的经文比较长,就不在这里附录了,有兴趣的同修可以自行检索阅读。

从这里我也联想,总说“建立了对净土的信仰,再去广读经论才好”。但是,如果我们不广读经论,只是片面的读一部几部经,或者一部分祖师的语录,真的就能建立对净土信心吗?总之,我是没能做到。因为我是学习了大乘佛法一些基本理念之后,深入阅读了几部大乘经典之后,才建立了对净土坚固不拔的信念的。

因此,当我遇到有人说,极乐世界也会有成住坏空,极乐世界不是修行的终点站时,我不会恐慌,也不会反应过激,而是通过其他经论找到依据,对别人的说法有分析的接收或者抛弃。

所以,我仍然建议,净土同修们还是应该广学多闻,才能理解,净土五经中很多并没有展开细说的概念,都是什么意思。否则,迷迷糊糊建立的信仰,或者靠着口号渲染出来的信仰,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的。

假如还是不想广读经论,但是就是喜欢念佛,往生的意愿也很坚定,那就老老实实去念佛吧,不必管别人在争论什么。如果没有一点教理基础,想去和人辩驳,真的会让别人无从谈起,不知应该怎么和我们交流了。不是别人不屑于跟我们说,而是他们的话语体系,和我们的完全不同频,没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其无谓的吵架,不如暂且不说的好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