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进》第三章:即刻行动,Just do it now!
01 引子
身边有太多如我一般的人,畅谈目标精彩纷呈,讲起方法头头是道,可岁月流沙,目标还是目标、方法还是方法,自己还是原地的自己。
身边也有不多的一些人,看到目标,简单粗暴,一头扎下去,尽管也有头破血流的时候,但终究留给别人的只是前行的背影。
来到本书第三章,作者开了一副关于行动的药方,治一治如我这般"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顽症。
药方就一条:即刻行动;用我稀烂的英语翻译过来,就是"Just do it now!"
作者按惯例写了四个小节,我按惯例进行了整理,分成两个层面:
即刻的意识。
行动的方法。
02 即刻的意识
意识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我们一生的差距很多不是缺能力做不到,而是缺意识想不到。
这中间,等待是最大的坑。我们一生太习惯等待,年轻的时候总是习惯说"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我就干什么什么?"而上了年纪又习惯说"要是当初我怎样怎样,我现在早就怎样怎样?"
太容易原谅自己,就太容易注定平凡。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远远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才有机会做得更好。
即使是一件看上去很难的事,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就会走向容易。
强化意识并不容易,但可以从容易的事着手,如打扫卫生、领取包裹一些小事马上就做,第一时间完成。而像学习、写作、工作中的一些难事,尽早开始做;像涉及面广、时间长的一些大事,尽快列出计划。
正如俗话说,"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之前,次好的是现在。"
即刻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态度,不要让我们在等待中白白浪费一生。
03 行动之思维方法
即刻行动、马上就办,不等于盲目行动,也是有方法的。细细阅读本章的后三小节,暗含了行动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提升方法。
借用"精益创业"思维,开发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最小化可行产品,是指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
在个人行动中,树立产品的思维方法,帮助我们不仅仅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不是对原料的简单堆积,而是进行结构性的整合与组织;不是仅仅为了自嗨,而是要被别人使用和检验。
比如,我阅读这一章不是产品,但写的这篇文章可以算作产品。
在开发个人最小化产品过程中,需要克服三个误区:
①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②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③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04 行动之工作方法
文中提到了多线程工作法和图层工作法,我理解就是"保护核心区,合并同类项"。
多线程工作法,就是像电脑一样可以同时处理很多工作,看上去很美。但如果细细切分,在足够小的时间内,电脑也仅仅是在处理一件事,也只能处理一件事。
所以,所谓的多线程工作,并不是处理事情的效率高,而是处理不同事情切换的效率高。
如果可以选择,我更愿意选择单线程工作,不用切换更加美好。但实际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干扰,就必须要求我们学会多线程工作。
怎么办?
切分工作,把工作切分成不同的层面。
按照是否核心、是否关键,分成无法容忍中断的核心思考区间,能够容忍中断的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力争一次性完成核心思考区间部分。
按照不同的认知类型,分成不同的层面,把不同工作的相同层面打包在一起,集中处理,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05 行动之提升方法
毛主席曾说自己是靠总结吃饭的,而纵看天下牛人,总是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非常出色。
常说打一仗、进一步,一个行动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行动的开始。离开了总结这个环节,所有的行动仅仅成了简单的重复。
行动的价值,在于把已有的显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发现其内含的隐性知识;而总结的价值,在于把行动中发现的隐形知识,重新变成显性知识,以指导下一次行动。
总结什么呢?
文中提到大抵可以从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等方面入手。
怎么总结呢?
与即刻行动一样,也要即刻总结,保证及时性,完成后几分钟就开始反思,才可能忠实于事情的原貌。
梳理反应链,理解行动的逻辑。梳理如何开始、发展、转折、结束,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相关因素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
关注意外现象,拓展认知边界,克服认知惰性,收获意外的惊喜,比如"青霉素"或"便利贴"。
本章关键词:
即刻行动、最小化可行产品、多线程工作法、核心思考区间、图层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