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健身房的几句忠告
写这篇文章,有人会觉得标题有点奇怪,忠告的对象不对吧?本来是想写给健身房管理者的忠告,但是鉴于自己初来乍到,就有点容易引起误会,好像是对现在上班的地方不满意。其实,根本就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现在上班的健身房。而且,恰恰相反,我是很感谢健身房这个平台给我机会来工作和学习的,只是觉得健身房作为服务大众的场所,应该从自身开始检讨和反思,这才是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健身房来说,不断提升服务的基础,没有反思的习惯,即使再阳光的行业,也会显得像个夕阳产业(健身房被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少数不懂经营的人贸然进场,最后为了减少亏损,圈一波人的钱就跑路)。
我估计很多之前办过卡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健身房过度营销伤害过吧?我写这些也不是想给健身房洗白,看看2019年健身行业白皮书就知道了,国家大力发展运动健身产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带动了健身行业的蓬勃发展,白领家庭每年在运动健身方面的支出,也是逐年递增的。因此,健身真的是阳光产业,并且,关乎到每个人健康的行业,可谓功在千秋啊。
国家统计的是,2019年全国注册经营的健身房,大概在13000多家,健身房引入国内发展时间才仅仅20年。据我的观察,每一个开健身房的经营者,日子并不好过。不仅是每个月固定开支高涨不下,还在于同行业的快速扩张带来的竞争,本来微薄的利润,也被压缩的所剩无几了。再加上一些管理者经营不善,最后,能够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活下来还能够不跑路不圈钱的健身房,真的是寥寥无几。从数据统计上面来说,也就是那少数1%的良心商家,在支撑整个行业的口碑。这也从侧面上反映,那些成功的企业,真的不是靠欺骗消费者活下来的,而是靠良心,也就是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也相信大部分成功的企业都是如此(也不排除一些昧着良心也能把钱赚的企业)。
其实,市场大环境分析多了也没有意义。如果,大环境对健身行业都有利,估计大家都能赚钱,那么,大家都来开健身房,因此,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如果,大环境对健身行业不利,估计大家都不赚钱,那么,其他人看到这个行业不景气,都没有人愿意参与进来,说不定因为竞争小,相反大家还能够赚点钱。
你看,不管是行业景气,还是不景气,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对一家健身房来说,根本就不是影响生存的绝对因素。我想,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健身房自身吧。准确一点说:在于健身房的管理者吧。
说到这里,健身房管理者可能有点不服,自己明明很努力,业绩不好还不是这帮会籍、私教和客服工作不努力。
前提是这帮人不都是你招聘进来的吗?他们的业绩不好的原因,不都是因为你当初招聘的结果吗?
这样一分析,果然还是健身房的管理者的原因。一个企业的文化(通俗一点讲,就是价值观)是由上层决定的,下层只是执行者而已(上梁不正下梁歪吧)。
不是一开始就说过了,这篇文章对事不对人吗?
我现在就是在理清这件事情的脉络,来看看我总结的三点健身房经营不善的原因。
1.器械归位
健身房有句标语:世界上最难练的动作就是“器械归位”。虽然是一句标语,但是从这句话的细节可以看出来,这是判断一家健身房管理的指标,也是整个健身房服务质量的缩影。有个词语叫:见微知著。一家健身房的服务质量,不正是由一些细小的服务组合起来的吗?
而且,健身房很大一部分价值,就是提供给大家一块场地,以及场地上面的一堆器械和一帮销售人员而已(准确来说是一帮营销人员,没有贬低人作为健身房最有价值的意思,只是站在健身房管理者角度来说,他们真是这样觉得的,销售不了健身卡和私教课的人都是没有价值的人,也不然99%的健身房都不赚钱)……由于,健身房功利性的绩效文化,传递给大家的就是:你只有拼命做好销售才有价值。否则,你还不如上面的一堆器械更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器械都没有管理好,也就是很大一块服务有纰漏,经营不好真的不怪别人,先看看自己的健身房有没有做到“器械归位”吧。
2.以身作则
我喜欢把健身教练(1vs1私人教练)比作老师,跟教书的老师是一样的人。我们尊敬的老师,一般都是在所教专业知识方面,比自己的学生更优秀,专业知识也更全面。虽然在体型上面看不出来,但是,上一节这位老师的课,是一定能够感受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
学校的老师练的是内功,而健身教练练的应该是外功。最明显一点,从体型上看,大致就可以判断,这位教练是不是有“实力”。至少,有“实力”的健身教练,自己作为学员的时候,也有一段拼命练习的时间吧(健身行业的勤奋叫疯狂撸铁,不排除一部分理论知识学得很好的人,不屑于锻炼自己的身体吧,那不是缺少了很多实践的经验吗,这也是一部分行业的健身教练,参加快速出证班“速成”的原因吧。)?
那么,至少作为教练,比学员的身材更突出(也有一些天生骨骼惊奇的学员,也就是天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就是:以身作则。自己的身材就是要比学员练的好,自己的理论就是要比学员更深厚,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很喜欢把人的身体比作电脑的硬件,把人的大脑比作电脑的软件。老师作为“知识份子”,也就是靠软件吃饭的职业;健身教练作为“体力份子”(我生造的一个词),也就是靠硬件吃饭的职业。不把自己吃饭的“手艺”磨炼好,怎么好意思出来教人呢。健身教练不仅要升级自己的硬件,还要同步升级自己的软件。
很多年前,我就看过一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智慧与力量同时兼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的标准,而不仅仅是把自己练成一个全身肌肉的“怪物”。
多维度竞争力只这几年流行的词语,在计算机行业,也有一个很时髦的职业“全栈工程师”,也是指具备综合实力的程序员。并且很多年前,高中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说过新时代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特征?我当时就抢答:四肢发达,头脑也发达的人。至今,我都记忆深刻……
为什么要在这里扯一些不相干事情呢?我想借用一个几何数学的概念,来表达我说的意思,做一个全面的人有多重要。
“在一个维度,比拼的是长度;在两个维度,比拼的是面积;在三个维度,比拼的是体积……”。你能够想象一个画面,作为学员比自己教练还厉害,这样的学员在一开始,很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听教练的了,因为他觉得,你作为教练还没有他厉害,因此,就不会听你说的了。我想,这也是很多学员不会续课的原因罢。
现代教育也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比如:并不排除,一部分老师,一辈子只教一门课,那么,这个老师一辈子只需要备好一门课就够了。更可恨的是,这本讲义可能就是二十年前存在他脑子里面的,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还有很多老师上课前从来不备课,用他那二十年前的“存量”知识,教现在出生的学生啊,真的是“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
一位好老师应该是终生学习,与时俱进的人,而一位好教练也应该如此,从以身作则做起吧。
3.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现在我也是半只脚踏进了健身行业的人,也有很多辅导新手的机会,如果只是满足于自己练好就足够了,那我根本就不应该来这里上班,在健身房自己练自己的,何必浪费时间教别人呢?
我生活到现在为止,唯一缺乏的就是为别人打工的经历,这一次能够有机会为别人工作,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因此,把这份工作能够赚到多少钱看成次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有所成长。
我是这样理解这次的打工经历。
首先,我是在为自己打工,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能赚到工资;其次,才是为老板打工。相当于在这次打工的同时,自己把“同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了自己的成长,另外一次出售给了老板的工资。
在学生时代,每个班上应该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班上成绩第一名的同学,很乐意指导其他同学,并且很多时候,第一名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比他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我想这里肯定不是想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而教,更多的时候是出于,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从而发现自己原来不足的地方,或者是忽视掉的知识。然后,再花时间去学习原来忽略掉的知识,查漏补缺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了。
而班上第二名的同学,总是自顾自的学习,很不喜欢跟别人交流,心里总觉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了别人,这样就会威胁到自己位子,并且还要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你看第一名多傻。
从而总是看到他们孤零零的身影,即使他们在学习上面花的时间比第一名更多。但是,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第一名还是原来那位……
在这里,我分析第二名之所以考不了第一名,就是不懂“教学相长”的道理罢。
第二名的观念里面,把自己的班上同学都看成了竞争对手,不愿意分享自己辛苦学到的知识点,从而也划定了自己的格局。第二名的眼界太小,看不到在自己的班级之外,还有更多的班级;在自己的学校之外,还有更多的学校……在第二名的经历里面,也没有帮助过其他同学的经历,也就没有发现,在教别人的时候,自己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自己原来的知识所掌握的并不全面,也存在很多漏洞,这就是单一思维的局限。
第一名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名,就是平时喜欢教其他的同学,在教的时候总是能够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嗯,回去了再花时间把不懂的地方补起来。这样来看,教别人也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因此,第一名有了“教是更好的学习方式”经验以后,就愿意花时间教更多的同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第一名跟第二名的差距,其实本质上,个人学习能力没有多大差距,就是学习的方式不同而已。
假如,第二名从一开始,也愿意教其他同学,有了“查漏补缺”的经验,那么,第二名也可能会变成第一名。
这就是“教学相长”给我的一点启发,希望那些喜欢闷头做事的人,偶尔抬头看看路,自己总有些地方是存在不足的,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就是发现自身不足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