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册》3W1H之Who,“我读”不是“亲子共读”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很多父母,都被《朗读手册》中的这句话感动过吧。
但《阅读手册》这本书却说,亲子共读根本不是阅读,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可能会破坏孩子的阅读。
因为真正的阅读首先是要让孩子“我读”。
《阅读手册》告诉我们,孩子真正的阅读要解决4个问题,即3W1H,分别是谁读(Who)、为什么读(Why)、何时读(When)和如何读(How),答案就是“我读、我想读、我持续读、我会读”。
而真正阅读第一点也就是第一个W就是“我读”,也就是说阅读的主体必须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
-1-什么是我读?
《阅读手册》说:“我读”就是——孩子本人独立、自由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借助他人的陪伴、讲解、转述。
阅读是孩子的自主阅读,是孩子独立思考、享受阅读的主动探索过程。
因此正确的阅读是把书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惊喜,哪怕只是从一堆文字认出一个“一”,或者发现一只隐藏的小兔子,那也是孩子自己的成就。经常获得自己的小成就,会让孩子特别惊喜、特别开心。成就感带来的愉悦能一再重现,孩子自然会爱上自己看书。
只有我读才能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善于自主阅读的孩子,每一本书都是一项新任务,孩子习惯了新任务,遇到多项任务就不会畏惧、焦虑、纠结。孩子终身学习能力不会来自父母每天看着他读书,只能来自对阅读的真正热爱和由此自主发展出的良好阅读能力。
-2-为什么要我读,不要亲子共读?
《阅读手册》说:亲子共读就像陪孩子写作业,不仅不能培养孩子学习能力,还会损害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
首先,亲子共读会造成孩子的阅读依赖。
总是给孩子讲书,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发展不起来,没有阅读能力,他就不会自己读。孩子慢慢养成了必须父母陪着才看、父母选书才看的习惯。孩子阅读时习惯依赖父母的输出,自己懒得提问、懒得思考,即使自己讲述也是被迫的,阅读还变成了父母布置的任务甚至成了又一门作业,没有趣味。
其次亲子共读就像阅读填鸭。
父母读书给孩子听等于是给孩子喂饭,并且是把饭先送到自己嘴里,嚼碎了再喂给孩子。
大人讲书实际上是阻碍了孩子直接接触书中的内容,他只能接触到父母能理解到的内容。
父母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强行、单向灌输给孩子,经常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揠苗助长。
让孩子自主阅读,他读到的东西再少也是自己读到的。父母带着读、给他讲,读到的东西再多也是“喂”给他的。只有孩子自己从书中学到的才是孩子真正的收获。
第三,亲子共读造成父母阅读替代。
阅读和看电影、看电视剧、听歌、吃饭、上厕所一样,是“私人活动”。一个兴致勃勃投入阅读活动的孩子,他的大脑会非常活跃,有时惊喜、有时惊诧、有时兴奋、有时悲伤。孩子能完完全全把自己投入书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时,他才能真正地爱上阅读。
父母讲书,父母变成阅读的导演和主角,讲书过程中孩子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自由思考“跑神”。父母就这样粗暴地打断了孩子自由思考的过程,孩子变成了一个与阅读无关的听众,根本不是阅读的主角。亲子共读最后变成了父母的执着,执迷共读、热衷打卡。
因此亲子共读的孩子,长大后选书能力为零、阅读意愿为零、阅读能力为零。就这样那些亲子共读的书都白读了,那些阅读的时间也都白花了。
让孩子长大后重拾阅读需要首先摒弃以前学习的错误做法,这比完全从零开始更困难。
所以亲子共读不仅破坏了孩子的阅读,还造成了更加难以弥补的障碍,因此亲子共读还不如父母什么也不读。
-3-如何实现“我读”呢?
《阅读手册》说,我读就是孩子自己决定读什么书、自己决定如何读书。
首先要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3岁之前可以大人买书,孩子自己选读;3岁之后,基本上就可以由孩子自己买了。父母千万不要跟风买书、为低价买书、早早囤书、被别人种草买书,要把买书变成孩子的自留地,留给孩子自己决定买什么书。
当孩子买了父母不认可的书、买了书没有读完,父母也不要着急。选书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需要慢慢培养的,父母只需要把孩子领到书店,让孩子自己选书就好了。
孩子决定如何读书就是不要“亲子”、“共”、“读”。
不要“亲子”,是把亲子和阅读完全分开。
亲子和阅读关系并不大,比如父母讲睡前故事是亲子而不是阅读,因为孩子根本不在意听父母讲啥,所以要把睡前故事的亲子和阅读分开;
亲子也不限于阅读,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意义是陪伴,除了阅读,亲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玩游戏、旅行、散步,充满爱意、不带任何功利目的陪伴本身才是孩子成长最有益的事。
亲子的归亲子,阅读的归阅读。阅读就是阅读,不要想着同时要亲子,而是让孩子专心阅读、专心探索。
不要“共”,就是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父母要区分共读与自主阅读的界限:孩子发起、主动提问是自主阅读,父母不要主动提问;回答时,父母也不要超过孩子的需要,做好阅读支援就好。
父母要鼓励孩子自主阅读,比如设置孩子独处的阅读场景;让孩子体验自己阅读的惊喜和成就;让孩子自己拿书来看,想看啥、就自己找到书、自己看;降低阅读要求、减少对孩子的指点。总之就是给孩子阅读留白,让孩子有自由支配时间。
不要“读”,就是记住朗读并不是阅读。
朗读和阅读完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能力。阅读时不需要听力,朗读时也不需要主动思考。因此孩子自主阅读时,不要给孩子朗读,也不要求孩子朗读。如果孩子不认字要求父母读,父母照本宣科就好了,记住朗读太多就是过犹不及。
《阅读手册》说,“我读”不是训练孩子的阅读行为习惯,而是帮孩子与阅读兴趣相遇。
阅读不要“亲子”,不要“共”,不要“读”,而是让孩子自己决定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才是我读。
孩子阅读不需要“一位读书听的妈妈”,而需要一个放手让自己“我读”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