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测试题

2024-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朱红东
配天之极

1、“士”在古时候代表着读书人,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群人。请问“士”凭借什么来领导社会的风气,承担社会责任的呢?

(单选题)

A.考试

B.知识

C.修德

答案:C

解析:

1)“士”本意是指王、诸侯、大夫、士,是封建社会分邦建国的一个层级,有身份而无封地的贵族。

2)在春秋战国时期,演变成读书人的代称。也是领导社会风气的一群人,即后来指的引领社会正能量的关键少数精英群体。

3)士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是模范,是榜样。他们不是凭拥有知识的多少,而是内心凭有道,外在凭修德来影响社会风气的和谐。

4)“凡事只问应该不应该,而不问利益和地位”。问心无愧,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读书人、士。

5)否则,只会算计,精于计谋,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只是算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但今天无论教育子女,还是处世,太多的人只关注知识,不讲德行,士的观念已被破坏。

不争之德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善为士者不武

B.善战者不怒

C.善胜敌者不与

D.善用人者为之下

答案:ABCD

解析:

1)能文能武才有资格叫士!否则光有品德,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遇事不会保护自己,只是考试机器而已。

2)知行必须合一,能文能武、有财有德,才有能力帮助别人,但平常又不显有财有德,才是真正修道者。

3)孔子亦是文武兼重。教弟子六艺,更是文武兼修,文武须臾不可分,不可离。文事必有武备。只有文,没有武,便是待宰的羔羊。

4)不武是会武,不表现武。以武保护自己。但又不好武,待人以文化之,不以武迫之。

5)不轻易发怒,否则一怒而情绪化,影响自己的决定。但是,该怒时还是要怒,如“武王一怒天下安”,怒不是目的,目的是安天下,安百姓。

6)不与,不正面回应,不硬扛,要强而不逞強。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立于不败之地。很难,很高,当然配天之极,不简单。

7)为之下,善用人,是得人心。越不自称老总、老师、国君,而以孤、寡、不谷,卑人,谦辞。善下,礼让,越谦虚地位反而越高。

不武 不怒 不与 为之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