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童降世》看孩童的叛逆期
【无戒学堂】第27天
《魔童降世》里的哪吒是位十足的刺头,油盐不进、喜怒无常。加之魔丸转世有着超凡的劲道,简直一副“混世魔王”的尊容。影片里的哪吒可谓是看过的动画片中最丑最丧的样子——乌黑的眼圈、不整的牙齿、痞态的站姿、激进的言语,让人联想到旧时港式电影里的“杀马特”样的小混混。
影片里哪吒的举止言行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十分相似,令人头痛的同时,却又让家长苦不堪言——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说理嘛,他嫌父母哆嗦;打压吧,却又来个硬碰硬。家长只得望“儿”生畏,最终束手无策。
其实,人的“叛逆”有三个时期,分别是“2—4岁”“6—8岁”“12—18岁”。有趣的是影片里的哪吒,却是这三个叛逆期的综合体,所以“魔性”爆棚。哪吒是两三岁孩子的身材,六七岁孩子的理智,十七八岁孩子的破坏力与爆发力。
影片讲述的依然是一个“命运由我”的主题。正因为不认命,才会有许多个性的存在。其实,强调“个性”存在是现在许多令人喜爱的影视剧共同的特点。“个性的东西”是许多隐匿于观众内心,在现实里“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而影视剧正是转借地将这种隐匿的力量释放出来,令观者感同深受,喜爱与感动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个性”生成正是叛逆期孩子“叛逆”的根原,如果一味的压制,孩子的“个性”终成问题。此影片正是一对父母正确对待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版本。
首先是认同与陪伴。
吒母是位巾帼英雄,美丽而不失强悍。她斩妖除魔,但在哪吒身上,却至头至尾展现出了温暖般的慈爱。在繁忙的事务下,却依然抽时间陪孩子踢键子,因为她懂得孩子需要人陪伴。孩子伤心时一直采用认同的方式与之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内心深处的爱恋。因为她明白哪吒需要伙伴的认同,她更知道哪吒期待老百姓的认同,一次次以理解说服着哪吒。
从母亲的角度,让我们明白了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投入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让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里,他们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千万不能以任何借口拖延,欺骗孩子。吒母与哪吒的交流就像是对他进行着心理疗法,常言道:知儿莫若母嘛。
其次深沉与睿智。
李靖,哪吒的父亲。影片中一改那个传统意义上为了“百姓心中的官威与信誉”,可以斩杀儿子的李靖形象。在影片中吒父一直是默不作声,关键时刻的言语却是千斤份量,沉着与聪惠是影片中对吒父最大的诠释。特别是当吒母提出为儿子庆生,担心百姓不来时,吒父的那句“就是一家家磕头也要将百姓请来”,更是将深沉的爱,演义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看不到胡乱斥责儿子的父亲形象,这是让人欣慰的。因为这种传统的“严父”形象,确实太深入人心了。
从父亲的角度,影片让我们明白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更应明理与聪明并举。父亲的“严”不能单纯停留在责骂上,更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说服与理解。叛逆期的孩子一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于父母的训诫会有选择性的,更多是以“批判”的方式看待的,一味吼叫式的“说教”只能让教育更加困顿,父子关系更加紧张。
如果您也有一位叛逆期的孩子,不妨也陪伴孩子看看这场电影。
我是孤独一刀,欢迎您的阅读!
欢迎加入无戒学堂,学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