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远方,一个神秘的词汇,一个充满诱惑、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是我们永远的期待。远方在哪?你知道远方有多远?我不知道,你也不一定能准确的说出你心中的远方在哪儿吧?可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远足,渴望去离家很远的地方。或旅游,或学习,或走亲访友。只要有机会出去,就会兴奋,就会期盼。远方本就充满着魅力。
很小的时候,我就盼望出门,不喜欢自己的家。家乡闭塞落后,一到秋冬就大雾弥漫。浓浓的雾气时常让人睁不开眼睛,有种患了眼病似的迷迷瞪瞪,总是看不清东西。春天还好,夏天蚊虫猖獗。防护条件不好,只得任蚊子肆虐欺负,直到它们吃饱喝足,直到满身都是蚊虫叮咬后的毒泡泡。最为可怜的是,偏远落后的家乡,除了天空偶尔飞过一架飞机,地上从来就没有过汽车的身影,吃个盐巴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回。那时就向往山那边的世界,它成了我童年的梦。爸爸在集镇上上班,我还不到六岁时,就如愿与姑姑们一起去赶集,也第一次看到了与家乡不一样的远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爸爸宿舍的饭菜很好吃,街上的东西花花绿绿,琳琅满目,它是我喜欢的远方。
因为喜欢,就拼命的读书。为了逃离农活的繁累,也为了去到美丽的远方,我想尽办法游说、讨好爸妈,换得去镇上上学的机会,住在喜爱的地方。那时的我以为远方就是集镇,初中毕业那年,因为要去县城参加复试,又要远足了。记得那时兴奋了好几天,心里一直在想着县城的模样,它和集镇是不是一样呢?在爸爸的陪同下,我们出远门了。记不清花了多长时间才到县城。住在爸爸公司上一级部门的旅社里。离复试还有几天,爸爸叫我在旅社复习,他们一行去织金洞玩耍去了。第一次身处遥远的县城,我不敢出门,怕迷路了回不来,就一整天呆在旅馆房间里。楼下,时不时有人说话的声音,那双高跟鞋悠闲的踩在水泥板上发出的“咚咚”声一直都留在耳畔,那个丰满却很时髦的女郎的身影也一直在眼前晃动。那是我之前从没想过会抵达的远方。
后来去毕节读书,也是在爸爸的陪同下去到更远的地方。那是一个阴雨的秋日午后,爸爸给我买好了生活用品,报完名之后,就要留我一个人在他乡了。我看着这个陌生的环境,心里有太多的难过与酸楚。想着就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一千多个日夜,我哽咽着想和爸爸一起回家,离开这里。可是在铁饭碗的年代,这里承载着我的未来。我的前途得从这里启航,离开是不可能的。逼回了就要掉出来的眼泪,坚强的走回了宿舍,走进了教室。
后来的日子,我再次奔赴远方,去到工作岗位第一站。它是我这一生最不想面对的远方。那个比家乡还要偏远,即使春天野花满山,秋天稻香满寨,依然贫瘠落后的山村。就在送行的他们即将离开时,我再次强忍泪水,坚强的驻扎下来。这一次的远足判了我六年的刑期。那时我不知道六年后会不会顺利踏上归途(同伙到现在还困在原地,估计是要等到告老才能还乡了。),每天都用企盼的目光望着山垭口来了又走了的人影,总希望那个熟悉的影子能映入眼帘,总希望奇异的天使鸟能带我离开。
远方在何方,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次远足?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着自己心中理想的远方,却似乎永远也没找到那个梦幻境地。远方在哪儿?我一次次地呼吸着,也一次次的出走着,我用期翼的目光收寻着山的这边,又凝望着山的那边,为的是能找到那个能让心灵为之一振的远方。然而我又一次次的失望了。远方始终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遇而不可求。
或许,正因了这样的神秘,才令我们一次次期盼,一次次神往。我喜欢旅游,不是为了看多少风景赏多少花,只为寻找与本地不一样的异域风情。名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的确如此,可我还是喜欢出差,喜欢旅游,喜欢去别人待腻了的地方换换心情,调调情绪。每次出去几天,再次踏上归途时,之前的不悦、恩怨都会随之抛于脑后。家还是自己家好,人还是故乡人亲。
最喜欢电影《无问东西》里的这句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每当自己在行走的路上迷惘时,就会想起这句话。是的,正因为未来充满梦幻, 不可预设,才会有所期翼。远方也是如此,因为不知道那边的景致如何,总让人心心向往,满含期待。小禅在《亲爱的远方》中也说:“假如我们早早知道一生是什么样子,即使荣华富贵,即使五花马千金裘,我们也会索然无味,也许早早就失掉了生之趣味。”这或许就是我们追寻不止的原因吧!
世间最远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它或许只是拳与拳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拳拳距离,有的人轻易就能到达,有的人,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也无法达到。只能在无尽的寻找中不断跋涉,不断奔走,不断求索,直至暮色苍苍,山风吹起,大地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