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后期基础教程
之前的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完结之后,我一直都没有开始讲解后期教程。对于要不要讲解后期我很犹豫。
后期处理和基础摄影知识不同,不同照片之间的共性相对较少,这张照片的处理方式并不一定适合那张。讲解起来叙述很麻烦,还是视频的方式更高效。但是我觉得只讲解了摄影基础原理并不讲解后期处理的方式并不合适,何况我又是坚定的支持照片都需要后期处理的观点。
因此,我决定还是得写摄影后期处理的教程。我将针对处理照片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做讲解。文章中使用到的案例文件可以在这里下载 http://pan.baidu.com/s/1qX7VSBU 密码 2d3k
使用RAW格式
在之前的第三篇教程中,我讲述过什么是RAW格式以及RAW的作用和好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RAW格式只是一类文件的统称,代表数码底片格式。而不同品牌的相机的RAW格式都不同,因此文件后缀名都不同,例如佳能是CR2,尼康是NEF,索尼是ARW。具体的文件格式参见你的相机说明书。所以,不要把概念和具体的文件格式搞混了,以至于在记录的文件夹中找不到.raw格式的文件。
在你拍摄的时候就应该选择记录RAW格式的文件,你可以选择压缩RAW文件或者不压缩。如果想要压缩RAW文件节省存储卡的空间的话,我建议选择无损压缩。正如同它的名称一样,这种压缩方式既能节省空间同时还不会丢失信息。另外,在有些机型上还能选择记录14位或者12位的格式,我建议选择更高的14位的RAW格式文件。
软件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相机,但是不同型号的机器生成的RAW格式文件都是不同的。RAW格式的处理软件只能对市面上已经有的相机进行解析,而新发布的相机生成的RAW格式的文件是无法支持的,因此软件厂商才会不断的更新版本,以保证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相机。
所以我建议后期处理的软件也尽量保证使用最新的版本。即使你正在使用的软件已经能够支持你的相机,但是更新的版本的软件在性能和功能上都会对处理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每一个相机厂商都对为自己的相机提供RAW格式的处理工具。你可以使用相机厂商的提供的软件,而且通常都是免费的。也可以选择其他第三方的软件,比如Adobe的Lightroom和Photoshop,或者PhaseOne的CaptureOne,On1的Photo RAW等软件。
在选择后期处理软件的时候,我建议尽量选择Adobe的Lightroom与Photoshop的组合。原因在于这两款软件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用户很多,也就意味着有极大数量的教程都是以这两款软件为基础的。尽管后期处理的思路都是相同的,使用其他的软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毕竟不是很方便。所以,接下来的教程我也是会以Lightroom来讲解,在需要结合图层局部处理的时候再进入Photoshop进行深度处理。
后期处理中我会用到Lightroom和Photoshop建议你把照片都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在这个文件夹内,可以根据日期或者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在Lightroom中,直接添加根目录,就可以把所有的图片都同步进来了。当你后续有新的照片添加进文件夹的时候,你只需要在Lightroom同步这个新的文件夹,就可以将新的图片导入了。
当你首次启动Lightroom,它会提示你创建新的目录文件,创建完成之后进入软件的主界面。右上方有一排切换的标签,只有两个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Library(库)和Develop(修改照片)。
在Library库模式的窗口中,左侧一栏包含了预览,目录,文件夹和收藏。点击文件夹右侧的加号按钮,选择添加文件夹,将你用来保存图片的跟目录添加进来,你的图片就全部导入进Lightroom中了。
在Lightroom中添加文件夹选中一张你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图片,点击右上方的Develop(修改照片)标签,就可以开始处理了。
进入修改照片模式之后的界面状态给照片定调
在进入修改照片的模式后,右侧的面板都是用来调整照片的。Basic(基本)部分用来给照片定下基础的调子。在这里,先给一张图片调整好合适的基调,包括曝光和色彩等,然后才方便进行后续的细微调整部分。
“基本”模块最上方是的两个滑块是色温和色调。你可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Lightroom内置的几个典型的色温,或者也可以使用滴管工具,在画面上你认为应该是纯白的地方点一下,Lightroom会根据那个位置的颜色来调整整个画面的色温。当然,你也可以拖动滑块,来进行细微的调整,甚至还可以在右侧的数字上点击,直接输入具体的色温或者色调值。
通常,在拍摄的时候我几乎都会使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设置。现在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已经非常准了。然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再手动拖动滑块进行细微的调整。并不一定要让白的地方必须是纯白的,根据我们对画面的需要进行调整。
这张照片中,拍摄时相机使用的是自动白平衡的设置,已经足够的准确,真实的还原了现场的色彩。不过,这张照片拍摄于日落前大约15分钟,此时的太阳光线应当会把天上的云和地面的建筑照射的更具有暖紫色的色调。因此,我将色温微调,大约5200K比较合适。同时,提高色调,使画面中的紫色更多一些,设置为24。
调整后的色温与色调色温下面是色调调整的部分,这部分一共有6个滑块可以调整曝光的参数。Exposure(曝光度)用于控制画面的整体曝光。曝光度的作用于相机上的曝光补偿功能类似,都是针对画面整体性的曝光调整。下方的建筑略微有点暗,增加一点曝光补偿,大约+0.1即可。天空的高光部分也会跟着增加曝光,不用担心天空灰过曝,下面在把天空的细节找回。
Contrast(对比度)很好理解,用于调整画面高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对比强烈。高对比度能够使画面显得更通透,更具有立体感。但是高对比度会将高光部分变得更亮,阴影部分变得更暗,在直方图上的反应就是把高光与阴影往两侧推。反之低对比度则会把高光部分与阴影部分往直方图的中间拉。在这张照片中,稍微添加一些对比度,把对比度设置为+15即可。
调整后的曝光度与对比度Highlights(高光)用于调整画面中较亮的部分。这部分内容位于直方图上右侧的一块区域,但同时又不包含紧靠着最右侧的一小部分区域。提高高光部分的数值会提高这部分的亮度,同时也会使这部分的内容在直方图上的空间压缩的更窄,反映出来的就是对比度更低。而降低高光部分的数值会降低这部分的亮度,同时也会使这部分的内容在直方图上的空间拉伸的更宽,反映出来的就是对比度更高。在这张图上,将高光调整到-57。
Shadow(阴影)用于调整画面中较暗的部分。阴影的控制区域和作用与高光部分类似。不同的是这部分内容位于直方图上左侧的一块区域,同时又不包含紧靠着最左侧的一小部分区域。提高阴影部分的数值会提高这部分的亮度,同事也会使这部分的内容在直方图上的空间拉伸的更宽,反映出来的就是对比度更高。而降低阴影部分的数值会降低这部分的亮度,同时也会使这部分的内容在直方图上的空间压缩的更窄,反映出来的就是对比度更低。在这张图上,将阴影调整为-12。
Whites(白色色阶)用于控制画面中最亮的一部分的区域。在直方图上反映的就是最右侧的一小部分区域。当增加白色色阶的时候,会将这部分的区域加亮。在直方图上反映出来就是这部分区域继续向右移动,甚至超出直方图的区域,而高光部分则紧贴着白色色阶向右移动。反之同理。因为这张照片是日落时拍摄,此时天空的亮度并没有白天亮,所以降低一些白色色阶找回一些天空的细节,因此设置为-16。
Blacks(黑色色阶)用于调整画面中最暗的一部分区域。黑色色阶的控制区域和作用于高光部分类似。不同的是这部分内容位于直方图上最左侧的一小块区域。当降低黑色色阶的时候,会将这部分的区域变暗。在直方图上反映出来就是这部分区域继续向左移动,甚至超出直方图的区域,而阴影部分紧贴着黑色色阶向左移动。反之同理。这张照片中,为了避免画面中出现死黑的现象,稍微增加一些黑色色阶,设置为+7。
调整后的高光,阴影,白色色阶,黑色色阶Clarity(清晰度)用于控制画面的清晰程度。清晰度通过算法调整画面的对比度和锐利程度,但是和单独的对比度与锐化功能有些不同。提高清晰度,使画面看起来更加通透一些。在这张照片中,将清晰度设置为+21。
Vibrance(自然饱和度)用于调整画面的饱和度,但是与饱和度不同的是,自然饱和度只调整画面中饱和度较低的一部分区域,因此在调整的时候并不会影响整幅画面的饱和度。所以,自然饱和度控件更加智能也更加实用。这里将自然饱和度设置为+13。
Saturation(饱和度)则与Photoshop中的饱和度的概念一致,用于调整画面整体的饱和度。这里稍微增加一些饱和度,设置为+3。
调整后的清晰度,自然饱和度,饱和度接下来是ToneCurve(色调曲线)部分。Lightroom中的色调曲线的作用和Photoshop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如果你熟悉Photoshop中的曲线,那么这里的色调曲线就很好理解。曲线是叠加在直方图上的,以左下角为原点,往右依次是从图片的0色阶到255色阶,往上则是输出色阶值,也就是最终你希望他显示出的色阶。因此,默认未处理的图片时,曲线上会有一条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直线。在这个时候,下方的图片的每一个原色阶与输出色阶是一一对应的,并没有加强或者减弱。比如原图上128色阶的信息输出的强度也是128色阶。
曲线的作用就是打破这种一一对应的平衡,人工去调节不同位置的输出强度。Lightroom中的曲线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像基本模块中有高光,白色,黑色,阴影4个参数控制的滑块。另一种是像Photoshop中那样自由的曲线控制。我建议使用自由曲线控制的模式,这可以自由添加控制点,做更细微的调整。在这张图上,在直方图高光部分点击添加控制点稍微增加一些亮度,然后在左侧降低一些,增加对比。这样会影响下方的阴影部分。因此在阴影部分添加一个控制点,维持原始的输出值。为了避免黑色色阶部分太暗,稍微在增加一些。最终如我调整的这样。
调整后的色调曲线照片的基础定调已经完成了。可见因为自然饱和度和饱和度的增加,画面下方的建筑会显得比较的蓝,这是因为日落时被散射的蓝光反射回来的关系。为了让建筑看起来不至于过蓝,稍后还需要对这部分进行调整。可以通过Lightroom中的前后对比功能,对比一下未处理之前与处理后的效果对比。可见,画面中,尤其以天空部分细节更丰富,画面也更通透一些。但是整体色彩还不够好,仍然需要继续修饰。
完成基础定调之后的处理前后对比细节调整
色调曲线下方是HSL/ Color / B&W(HSL /颜色/黑白)调整面板。HSL是Hue,Saturation,Luminance(色相,饱和度,明度)的首字母组合。HSL取色模式是Photoshop中最基本的模式,同时对摄影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调色方式。
HSL和颜色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HSL是以色相,饱和度,明度区分开,分别调整不同的颜色。而颜色模式是以不同的颜色作为区别,分别调整不同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虽然调整的顺序不同,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HSL会更常用一些。
黑白是Lightroom中用来将图片转换为黑白照片的方式。关于黑白照片的转换,我会单独讲解。
点击HSL,进入HSL调色模式。我习惯先从饱和度开始调整。在饱和度标签下,增加天空中红色的饱和度为+17。为了让云层的霞光更明显一些,将紫色的饱和度增加到+46。为了减少建筑上的蓝色,将蓝天的饱和度调整为-14。切换到明度标签下,将天空中的紫色的降低以让它更明显,将紫色调整为-21。同样,降低蓝色的明度到-10以加强蓝天的效果。最后,切换到色相标签,将紫色的色相往右拖拽以让其更显洋红色,设置为+8。可以通过切换面板左上方的开关来查看这个步骤的效果对比。
调整后的色相,饱和度,明度接下来的SplitToning(色调分离)面板用于分别给高光以及阴影部分叠加不同的颜色,以使照片的整体色调更统一,更具有风格化的特征。可以尝试拖拽这几个滑块来观察对画面的影响。在这张图中,为了让天空部分的霞光更明显,所以将高光部分的色相设置为279,为紫红色,饱和度设置为8。将阴影部分的色相设置为210的蓝色,饱和度为7。同时将中间的平衡设置为+15,以便让高光部分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调整后的色调分离接下来的Detail(细节)模块用于控制锐化与降噪。这部分中的内容一定要将画面放大到100%的显示比例,这样才能准确的观察效果。在100%的显示比例下,将锐化的数量设置为44,半径设置为1.2,蒙版设置为17以防阴影部分因为锐化而导致噪点上升。在降噪部分,将明度设置为9,细节设置为57。剩余的参数保持默认。这样细节部分的调整就基本完成了。
细节部分的锐化与降噪的调整镜头校正,变换与效果
镜头校正模块中,勾选RemoveChromatic Abberation(移除色差)可以消除画面中物体边缘因为镜头的成像原因造成的紫色或者绿色的色差。这张照片上的色差比较轻微,也可以勾选上。下方的Enable Profile Correction(启用配置文件校正)可以使用镜头厂商发布的针对镜头的特性而发布的校正配置文件来校正画面。通常会校正畸变与暗角。在这张图片上我倒认为此时的画面效果正合适,不需要校正。
镜头校正部分勾选移除色差即可Transform(变换)用于调整画面的几何形状,通常用于调整透视或者水平。这张图拍摄时已经比较水平,但是建筑仍然有因为透视畸变而向中心倾倒的倾向。将Vertical(垂直)调整为-6,此时效果刚好。勾选下方的Constrain Crop(约束裁剪)可以让画面填满原始大小区域。
在变换模块中调整透视Effects(效果)模块中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给照片添加暗角,添加胶片质感的颗粒,以及非常适合国内用户的去雾霾功能。在这张风光摄影的照片中,暗角和颗粒都不用添加了,而除雾霾功能虽然会根据智能的算法去除雾霾,但是也会导致色彩失真的副作用,所以使用要谨慎。这里,除雾霾功能设置为+6即可。
在效果模块中,使用去雾霾功能使画面更通透一些最后一个相机校准我们可以暂时不用管它。这时可以再看一下前后对比。
进行到这里的前后对比局部调整
Lightroom不像Photoshop那样具有图层功能,而且还有丰富的工具可以使用。但是Lightroom还是有一些可以针对画面局部进行调整的工具。分别是Gradient Filter(渐变滤镜),Radial Filter(径向渐变)和Adjustment Brush(调整笔刷)。渐变滤镜类似Photoshop中渐变工具的线性渐变模式,而径向渐变则是类似Photoshop中渐变工具的径向渐变模式。调整笔刷最为自由,直接在画面上需要调整的部位进行涂抹,然后调整具体的参数。
右侧三个工具用于局部调整在这张照片上,我们需要将天空的亮度降低,还原出更多的细节。使用渐变工具,从上往下拖拽出渐变(按住Shift的同时可以让渐变保持垂直或者水平),将渐变中间的一条线置于地平线上。然后将Exposure(曝光度)调整为-0.4,将对比度调整为19,高光调整为7,清晰度设置为7,饱和度设置为5。这样,天空中云层的细节更丰富,色彩也更鲜艳。
添加一个渐变滤镜为了修正之前的调整导致的建筑偏蓝的现象,在下方的建筑上从下往上拖动一个较短的垂直的渐变滤镜,把中间的线至于刚才的渐变滤镜下方一点。将色温调整为10,曝光增加到0.2。这样建筑上的光线就比较自然,也不会显得太暗。
在下方添加新的渐变滤镜,比刚刚的位置稍微低一些因为太阳在左侧的画面之外,所以左侧的天空会比右侧的较亮。因此从右上角开始往左下方拖拽出一个渐变滤镜,将曝光度设置为-0.4。这样右侧的天空就暗下来了,同时让左侧的云层更加凸显。
在右上方添加一个倾斜的渐变滤镜接下来要给下方的建筑上添加一些明暗对比的层次。因为光源在左侧,所以建筑上向阳的一面阳光的照射应该更明显。使用调整笔刷工具,将笔刷大小设置为12左右,Feather(羽化)和Flow(流量)都设置为100,然后在下方建筑上的这里涂抹。将鼠标放置在调整工具的圆点上,或者按下O键,可以看到在画面上涂抹的区域,以红色半透明叠加的方式显示。有可能你涂抹的区域会非常的亮,这是因为Lightroom的调整画面的初始默认值的关系,涂抹完成了之后将色调调整为6,将曝光度调整为0.2,将饱和度调整为11。这样就让建筑向阳的一面因阳光的照射关系显得更亮更明显。现在,这张照片就处理完成了。
使用调整笔刷在建筑商涂抹补充一点,Lightroom中对图片的调整是非破坏性的调整,也就是说调整并不会直接写进源文件中并覆盖。所以,Lightroom中的调整步骤是随意的,随便你从哪一步开始调整都可以。但通常按照我讲述的步骤是比较直观的方式。在调整的过程中,经常来回调整参数是常有的事,所以不用担心调整的不好,稍后再回头再来修改也是可以的。
完成后的前后对比导出
Lightroom中并不需要进行保存。当你第一次启动Lightroom时创建那个目录文件就是用于存储所有的照片的调整信息等内容的。随着照片越来越多,目录文件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注意备份。通常Lightroom会每隔一周提示一次备份,如果你照片拍摄的很多增加的速度很快,那么可以每天备份一次,小心一点毕竟是好事。
点击Library(库)返回图片管理的界面,点击左侧的导出按钮就可以把图片以JPG或者其他格式导出到硬盘上,以便今后使用。将最上方的Exportto(导出到)设置为Hard Drive(硬盘),然后下方可以选择文件夹,或者最后点击导出按钮之后再选择。接着可以给文件命名,可以选择原文件名,也可以自己重新命名。接下来选择文件格式,如果不做打印,只用于网络分享的话,选择JPG格式,以sRGB颜色模式储存就好,JPG格式质量可以随便调整。最后点击导出按钮就可以了。
选中文件点击导出按钮可以导出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存储目录,重命名,格式等设置
至此,后期处理的基础教程就结束了。后续会针对具体处理方式单独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