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版鸿门宴:明知是死路,孙綝为何还要去见吴景帝?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秦朝末年,项羽给刘邦设下的鸿门宴,差点改变了后世的轨迹。
但这种类似的宴会,也被沿袭下来,吴景帝孙休就成功运用过一次。
曹魏甘露三年,蜀汉景耀元年,东吴永安元年(258年)十二月初七,建业城中谣传第二天腊祭的时候会有大事发生,孙綝听到后很不高兴。
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吹掀了屋顶,扬起漫天风沙,孙綝更加害怕。
第二天,朝廷举行腊祭集会,孙綝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吴景帝一定要他来参加,派使者催促了十几次。
孙綝感觉推脱不了,就准备入宫去,众人劝他别去,孙綝说道:“国家屡有命,不可辞。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
孙綝认为,吴景帝多次召见是不能不可推辞,其他人可以先整顿好兵力,在府里放一把火,到时候他再以这个为借口回来。
安排好之后,孙綝就入宫了,不久府里果然起了火,孙綝要求出去看看,吴景帝说道:“外兵自多,不足烦丞相也。”
吴景帝认为,这起火不需要孙綝操心,但孙綝还是起身离席,丁奉、张布就以眼神示意左右,把孙綝绑了起来。
孙綝知道大势已去,向吴景帝叩头请求道:“愿徙交州。”
孙綝想让吴景帝把他流放交州,但吴景帝反问了他一句:“卿何不徙滕胤、吕据于交州乎!”
高密侯、大司马滕胤,南昌侯、骠骑将军吕据都是被孙綝所杀,吴景帝显然是故意说给孙綝听的,孙綝再次请求:“愿没为官奴。”
孙綝更害怕了,再退一步当个奴隶也行,吴景帝还是一样的反问:“卿何不以胤、据为奴乎!”
于是,孙綝被斩首,吴景帝命人拿着孙綝的首级对他手下的兵将说道:“诸与同谋者,皆赦之。”
吴景帝主动赦免孙綝的部属,有五千多人放下兵器投降。
孙綝的弟弟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侍中孙恩等人乘船逃走,企图投降曹魏,吴景帝派人追杀了他。
紧接着,孙綝被夷三族,他的堂哥富春侯、丞相、大将军孙峻的坟墓也被掘开,之前给他的印绶全部取出,棺木被削薄了才重新埋上。
同年十二月初九,吴景帝任命张布为中军督,又下令改葬了诸葛恪、滕胤、吕据等人,所有因受诸葛恪等人牵连而远徙的人都被召回。
有大臣请求为阳都侯、丞相、荆州牧、扬州牧诸葛恪立碑,吴景帝下诏说道:“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可谓能;受托孤之任,死于竖子之手,不可谓智。”
吴景帝认为,诸葛恪战无功,又死在孙峻这种人手上,实在是无能无智,给他立碑的建议也就此作罢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蜀汉平襄侯、大将军姜维对汉中地区的驻军,提出要重新进行部署。
最开始,蜀汉昭烈帝刘备命牙门将军魏延镇守汉中时,魏延在每个外围城中都部署了兵力,用来抵御外敌,如果敌人来进攻,就把他们拦在外面。
曹魏正始五年,蜀汉延熙七年,东吴赤乌七年(244年),曹魏武安侯、大将军、侍中曹爽发起兴势之役,蜀汉安汉侯、镇北大将军、前监军、汉中太守王平没有等待援军,而是分兵把守各个外围城,坚决对抗曹爽大军,最终与援军一起,将曹军击溃。
平襄侯姜维对这个办法不是很认同,指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听敌入平,重关头镇守以捍之,令游军旁出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姜维认为,这种部署只能防守,如果把敌军放进来,乘他们撤兵的时候出击,就能够彻底消灭敌人了。
于是,蜀汉后主刘禅下诏,命成阳亭侯、右骠骑将军、汉中都督胡济撤到汉寿,监军王含镇守乐城,安阳亭侯、绥武将军蒋斌镇守汉城。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