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之旅》
国庆黄金周约上几个朋友就出发了,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贺兰山。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了,距离上一次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对上一次的记忆仍停留在缆车上,当时我们是直接坐缆车到达山顶,之后就下山了!丝毫没有爬山的感觉,甚是无趣。这次就想好好感受一下登山的乐趣。
大巴车将我们一行人载到山脚下,冬天的韵味还在山间弥漫,一点点白雪点缀其间,寒意扑面而来。抬头环顾四周,山体被绿油油的树环体覆盖,一座座山彼此相连,好一座大自然的屏障。竟不知不觉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震撼了。
《贺兰山之旅》每上一个新台阶,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我们一行人极有默契的拒绝坐缆车,只想真真切切的用自己的脚,踏实的去感受大自然的造物力量。似乎一开始就要给我们来个下马威,第一个台阶大概有50多个台阶,每个台阶的坡度大约在85度。我们有点动摇了,因为队伍里面有女生,而且大家在学校平时都不锻炼,筋骨好久都没活动了,有点担心前面的阶梯都会是这样陡,到处都是峭壁、悬崖。。。。总之就是不停的在心中想象未知的困难,自己吓自己。其实很多时候,困难从来不恐怖,恐怖的就是恐怖本身。
下一刻,立即中断了心中放弃的念头。是的,我要登上去,我要去看山的那边是什么,我要亲身去感受,靠自己的双脚登上顶峰的感觉是什么?
每登到一处,休息片刻,总会被眼前的风景所吸引,拍照留念。那是跟仰视看到的不同的视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俯瞰自己走过的路忍不住给自己点个赞。再往高处攀登,看到的风景又不一样,这个时候的视野更加的开阔,甚至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翻过好几座山了,之前在山脚的房子已经在视线中模糊了。越往上爬,向前的动力越来越足,看到的风景也是越来越美,所处的位置已经远远高于最初在山脚看到的那个峰顶……
仔细翻看手机里拍下的照片,从最初山脚的仰视视角,到平视视角,到最后的俯瞰视角,每个视角有它不同的风景,也有它不同的视野。站得更高,才能看得越远。谁说人生不是如此呢?站在社会的不同层次段,有不同的“风景”,无论是从看待社会的视角,还是审视问题的方式都会不同,“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破局,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舒适圈到能力圈,最终找到属于自己位置。
《贺兰山之旅》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山脚下时,朋友指着出现在视野中最高的山顶说,“快看,那儿就是山顶,我们的目标就是到那儿”。大家纷纷抬头,心中默认了这个看法。我们以它为目标奋力向前爬,在即将到达我们以为得终点时,大家相视一笑开口道:“too young,too simple”。是呀,成功哪有这么简单。我们以为的“终点”,不过才到了真正终点的三分之一。在我们以为路已经到了尽头,无路可走时,一个转弯,立即又能看到一处更高的山峰。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在你以为人生走到了路的尽头时,不要灰心,那不是绝路,只是提醒你是时候转弯了,转过这道弯口,又能看到柳暗花明的风景。越过一座山峰,还有另外一座山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不要为你的人生设限,要敢于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成就更好的自己。
要记住“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怀着“空杯心态”不断的充实自己!
《贺兰山之旅》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比能更重要。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可爱的老奶奶,她是最值得敬佩的。
这位老奶奶已经处于耄耋之年,在有生之年想要来感受一下贺兰山的雄伟。家人本以为老人家就是想来看看,走走,哪曾想老人家实际上想要爬上山顶。不顾家人的阻拦,仍下厚重的棉衣,拿着手杖,说走就走。
家人都知道老太太性自掘,不是说阻拦就能拦得住的,只好由着她,毕竟那是老人的愿望。前面陡的路,老太太也知道靠自己的能力肯定走不了,只好让他们搀扶着,一步一步迈着不太稳的步子向上爬,在平缓的路上,她完全靠自己。就这样,边走边歇,顺利到达山峰的三分之一处。这时,老人体力有点不支了,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呼吸有点不太顺畅,扶着手杖的手也不停的抖动。孩子们知道,这下再也由不得老人的性子来了,且不说前面的山路陡峭与否,就老人目前的状态就不能再往前了,看着一眼望不见的山顶,孩子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其实,老人心里也知道,自己的极限也就到这儿了,自己再任性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让孩子们担心。
老人朝山顶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红着眼眶,泪水在打转。缓缓地转过笨重的身体,在家人的搀扶下,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老人走了两步,停下脚步,转过身,眼睛凝望着我们,用她虚弱的声音对我们说:“孩子们,前面的路,你们自己好好走!”。我们郑重的点头。
老人笑了,“我们走吧!”
看着老人的身影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线。
我们没办法预测未知的前方会遇到什么困难,重要的是眼前,是当下。敢于迈出第一步,向老奶奶一样,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至少自己曾经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贺兰山之旅》贺兰山,我这次是真的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