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集鲁迅文集心得墨海

立论究竟想说什么

2022-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20200817

《立论》创作于1925年7月8日。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看到结尾处,大多数人都会不禁莞尔,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可是又再一想,立论到底想表达什么?

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暑假,陕西督军刘振华氏,邀请北平各大学校教授及报社记者去西北大学讲演,当时鲁迅也在其中,当时同去的,京报社代表是该报记者王小隐。

据鲁迅回来时形容,王小隐一见人面,总是先拱手,然后便是哈哈哈。无论你讲的是好或坏,美或丑,是或非,王小隐是绝不表示赞成或否定的,然后哈哈大笑混过去。

“我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以哈哈论过生活的人。他的哈哈是赞成,又是否定。似不赞成,也似不否定。让同他讲话的人,如在无人之境。”

中国人性里有着固有的“哈哈论”,就是油滑,不说真话。虚伪的人得到主人感谢夸赞,而说真话的人被痛打,于是,大家都说好听话听好听话。世故的先生也是“难”啊,明哲保身的教育后人。

鲁迅的讽刺过时了吗?联想一下当下的我们,怕依然如此吧。

少年时天真烂漫,仗义执言,得到的并不是旁人的称赞;年步入职场,摸爬滚打中学会了溜须拍马,活成了最讨厌的自己;人到中年,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发现难得糊涂的好处,于是乎便闪烁其词,可能,也许,大概,概率……活成过于虚假的自己!

也许文章一开头就说到了一个字:难!——这或许也是鲁迅本人和普通大众的心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