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榆山居红叶红(下)
这儿的确很清静。这个村子原有二百多口人,现在只有二十余人了。他屋后的小山背后就是外县了。
他住的,是买的搬出山外的老乡废弃不用的房子。不过是重新挑了顶子,刷抹了里外墙。把原来的猪圈改成了库房,上坡的路也是自己铺的,山沟里有的是鹅卵石,用水泥砌上就行了。
家具也是当村搬出去的人丢下不要的,卖来油了一下,院里堆着自种的倭瓜红薯,除了院外树上拴的吊床,完全是农家的风格。
当初他告诉我在山里买了一处房,我还以为他是学着现在当官的要盖一处别墅呢,没想到这样简朴。
原来我的学生下乡扶贫是在这里,日久生情,也就喜欢上了这儿的环境。他本是农家子弟,在人们都往山外跑的时候,他却找了一个比他的老家更深的山里“隐居”起来。周六周日没事就到这里,种种菜,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爽着呢。
山宅天然居参观完居室,他说该去赏红叶了。我说在哪里,他说,就在这儿,他说这里看红叶不用动地方,他的房子就靠着一座小山,他说是他的靠山。小山从他院里算起也就十几米,折合七八层楼高。我本是爬不了山的,但看着山头的红叶也就跃跃欲试了。
到了山顶,环目四望,周围山坡上竟都是红叶,虽无狼牙山山势之雄,却突显了小山之秀媚。这里的山势不奇,都是名副其实的“奶头山”,但是全都坡满了霞彩,倒是如同在泰山上观云海日出一般。
再加上放眼所及,也就我们三人在指指点点,说说道道,风静,叶静,人心静,这才是赏红叶呢。
午饭就在院里。秋阳暖暖,桌上饭菜热气腾腾,蒸红薯,大炖菜,白马牙的玉米粥,自己烤的羊肉串,香。
主人一边吃着饭,一边不断地接电话,说,不行,我陪老师呢。我明白我今天成了他的挡箭牌。放下电话,他说,没办法,我到这儿来就是躲酒。
下午去他管的水库拍拍照。车到水库入口处,碰到三辆车,车上的人和他打了招呼。把我们放在他的办公处,他说,老师,看到刚才三辆车了吗?没办法,把我逮住了,只好去陪。你们自己去转转吧。
水库并不大,坝长不过百米,一揽无余,没有风景,也没有游人,倒有一处红叶吸引了我。这棵黄栌长在峭立的石壁上,下面临水。
上午看的那满山红叶,只适合拍远景和特写,无法拍中景,因为我的镜头短,前景与背景无法分清。
现在好了,这一树红叶,背后是湖面,远山,恰恰突出了它的迎霜而立的姿态和孤傲不群的性格。
晚饭前,学生回来了。喷着酒气,带着脏话。妈的,光灌了酒,一桌菜,没怎么动。一百二十块钱一盆炖鸡,一筷子没动,也不打包,这还叫人吗?
他们要来接你,我没让,我说我的老师就喜欢喝粥吃咸菜。
毕业这多年,他已经被培养成了“酒井猛”级的人物。他说,这次喝了一斤,来人了,没法。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我知道,只有我们师徒相对,他才会完全真实。
晚饭我们就在机关食堂。山溪里捞来的野菜,很好。晚上住在他的办公处。没有豪华和奢侈,很静。
能静,就很好。游,就像今天这样游,在他人以为没有风景的地方找出风景来;赏红叶,也应该像今天这样赏,于无人处慢慢品味。
打开相机,翻看着今天拍的红叶,上午和下午拍的对比,竟也相映成趣,“奶头山”上的红叶那么平凡,朴实而又热情,而峭石上一棵却又那样卓而不群,这或许就是人生的两面吧:
不入俗者无以生,不超群者无以立。可世上又有几人能拿捏得好呢?
青榆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