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情随笔散文

不自量力的妄谈

2018-09-15  本文已影响46人  安石非竹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长河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爆发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又称百家争鸣。

尽管大周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诸侯纷纷割据,连年征战不休。可就是这样一个乱世,一个个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相继问世,犹如初春时节的百花争艳一般,绽放在中华大地之上,从而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从内而外彰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内涵。

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许多当时的文化思想渐渐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已经凋零枯萎,可是那些因他们当初的绽放而飘远的余香始终未曾在炎黄子孙的记忆中完全陨灭,继而演变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生,存留于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之中,直至流传到了今时今日。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而后中华大地之上朗朗的读书声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成了所有炎黄学习不可或缺的主流思维。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当这些文化的创始人相继故去后,即便他们的著作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而后最初的封建教育场所中,所有的私塾无非就是在时势的引导下,使得所有书生不得不在先生的教导下开始凭空猜测,随心所欲的追捧着,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然而活在当下的我们已经逐渐被许多新的认知方法所折服,其中最为新奇也最为高效的无疑于逆行思维。

一旦受到了此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不禁开始反思,为何这些伟大的思想精髓流传至此时此刻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淡漠呢?

限于个人文化素养不够,我所能想到的或许只是很片面的,只不过闲来无事随意聊一些简单的个人观点而已,请勿认真。

首先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各有精髓但始终没有做到相互共通,他们犹如一个个独立运作的系统,数据上不能相互兼容,这便是最大的缺陷。

由此产生的弊端在于受众群体过于单一化,儒家的追随者排斥法家,法家的认同者不屑于道家,道家的迷恋者看不起墨家,墨家的粉丝始终不接受兵家,以此类推相互之间只经营自家的思想而忽略了其他各家的思想,甚至还会相互诋毁相互诟病,于是相互赞美相互依托的正能量循环未能产生效应,反而呈现出了一个负能量的恶性循环,以至于在人们心目中每家都在逐渐的弱化。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多为私塾制。每个私塾先生只传授多则十几人少则七八人的有限学徒。而当时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过于笼统,根本不知自己适合学些什么,完全是为了识字读书而学,所有知识的传授全权委托与私塾先生本人,根本不去计较他教的好与坏,因为学习者本身没有辨别能力。

于是一些学问不够的私塾先生凭借着对于单一思想的浅显认知完全是在传授一些经过自己改良过大家思想然后传授给各个学徒,这犹如传话一样,口口相传的失误度随着层级的分化越来越严重,最终一个千锤百炼的思想精髓被传成了漏洞百出的文化糟粕。

毕竟真正精研其道,能够深悟其中精髓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民众接触到的只是一些肤浅且偏差极大的空泛概念。于是人们对于诸子百家想当年的风采便不会再仰望,甚至还会不屑一顾的说句“不过如此罢了”

我曾不止一次的畅想,倘若每一名学子能够直接隔空对话孔孟,或是老庄,亦或是韩非子等诸多名家,领略他们真正的风采。而且既可以聆听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又可以深悟仁义礼智信得内涵,亦或是精研孙子的兵者诡道也,不仅汲取创始人最原汁原味的思想精要,又可根据各自的爱好自行参悟与本身性格契合的思想追求,那么该是多么美好一种享受。

可惜的是历史车轮飞速前行,曾经的一切皆为泡影,人们拥有了高科技,结合了中西方各种思想,已经逐渐抛却可中华之初的那种原始精髓,这在当今人看来是一种文明的超级进化,既然消散的都为糟粕,唯有存在的才是精髓。

偶尔也会感慨一下,为何有些传统文化在它的发源地几乎已经不为人所重视了,可是却在一些曾经受这些文化影响的其他区域能够发扬光大,其中却有值得深思之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