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读书会简讯【第73场】

2022-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W_美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高考成绩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无论结果如何,请心平气和地看待那串数字。如果孩子考得好,请抱抱他。毕竟他稚嫩的肩膀,也扛过了十多年的日落月升。他们得到的每一分,都浸润着汗水,见证过他们起早贪黑全力以赴的拼搏。如果孩子考得不好,更要抱抱他。因为他的压力并没有比谁更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许他已经独自哭过。无论结果如何,请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

          今晚的读书会,依旧由我们可爱热情又有爱的阿苗老师主持,线上读书会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开展地井然有序、固若金汤。老师们把自己已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播给大家,倾力倾为。伙伴们也积极给予反馈,耐心地陪伴和倾听。显然,我们的读书会办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共同探讨,一起进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生命的重建》第十二章是关于“成功”的话题,副标题揭示了成功的意义所在,即“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就。”“成长”的话题可大可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了解:

        一、失败乃成功之母。

        对于这句话,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小时候,老师常常是这样子教导我们。可见,失败乃成功之母,本意是向我们传达,不要害怕失败,困难不可怕,错误也不可避免。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不能放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好解决、棘手的事实在太多,好像失败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仅仅靠这一信念似乎很难指导我们的行为。于是,现实中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躺平”。

        其实,这句话的现实价值是这样理解:失败可以是成长的妈妈,但是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复盘失败的原因,我们为什么失败了?下一次我们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弥补过失?

          就像露易丝告诉我们的一样: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那就再试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并不是说你应该第二次、第三次都摔倒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是最终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成功乃成功之母

          成功,每个人都渴望,达到自己预期目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这种提法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而且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成功乃成功之母”的科学性。早在1961年就已经证实这理论,并且把这一理论称为“胜利者效应”。即“如果我们能够先战胜一个较弱的对手,那么之后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就有了更大的胜算。”那么,如何用这种理论,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呢?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成功乃成功之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我们帮助孩子制订可执行的短期目标。相比遥远的宏大的目标,小而短期的目标更接近实现的可能性。因为“胜利者效应”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是:能让孩子时常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就。每个小目标就像孩子的游戏和比赛,当他达到一个小目标,就好比获得一次小胜利。日积月累,经历越多,体验也就越丰富,一种良性循环就在他身体内产生。久而久之,这种胜利者效应也随之变为习惯。

      其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时常觉察自己,给到孩子同理了吗?接纳孩子了吗?时时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跟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还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有时候,孩子也许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个会心微笑和真诚拥抱,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这么吝啬?我们常常把家比喻为“温暖的港湾”,为什么是这样的比喻?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三、失败乃失败之母

        这种提法太悲催、灰暗,让人绝望。尽管现实生活中案例屡见不鲜,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正视这种提法,讳莫如深。

          当然,失败乃失败之母,究其心理分析大致为:怨天尤人,害怕挑战,以弱者自居,为失败找借口,推卸责任,缺乏担当。但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底层信念,觉得自己太笨、太蠢、太无能。所以,要挖掘自己的瑕疵信念,才能摆脱失败的阴影。

      最后,让我们用王静安的《人间词话》来结束今晚的话题,诗句中既有美的画面,又有深刻的哲理,完美地诠释了“成长的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细品诗句的美,享受读书的乐,让我们从此时此刻开始,播种下一颗“成长”的种子,相信未来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