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 端午看雨听雨

(一)回到老家,和母亲一起过端午节。
闲散如我,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随性随心。
人说,妈在,家在。无论你多大年龄,妈妈是你一生的牵挂。妈妈是你一生的守候。
和母亲在一起,就是数不完的慵懒,吃不完的饭香,唠不完的家常,笑不完的趣事。
老屋,总是欢笑最多的地方,总是心情最愉悦的地方,总是话语说不完的地方,总是懒觉睡不够的地方。
今年风大。上午有些闷热。但每每看见母亲硬朗的身体,矍铄的精神,矫健的的步伐。我带去的东西母亲大包小包拎起来毫不费力,顿感欣慰。我嘴角上扬,心中蜜一样香甜。

在母亲的眼里,你多大都是孩子。母亲的脸上,灿若桃花。不停的说,又拿这些东西,我都吃不完,浪费啊。
口中说着,手上动着,眨眼之间就把包好的黄米粽子扒开了一盘。一盘盘小菜摆上。母亲说,要做点好吃的给我。
天下母亲永远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好,但吃不好的往往是天下的母亲。
返璞归真,换了一套行头。母亲的衣柜里,有一个角落是我的。
母亲早就把我的衣服准备好,换完衣装,才感觉自己很是接地气。
趿拉着拖鞋,雪白的棉袜在阳光下刺眼。
我像一名使者,房前院后,花花草草,秧苗瓜果巡视一番。视野所及处,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满眼的花香。

年迈的母亲,也许是节奏的代言——慢。
很享受这种慢生活。
随便一句话都会引出一串的话题。母亲的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说的口干舌燥也无倦意。
懒散的到处溜达,欣赏母亲的杰作。最让母亲得意的是她养的花,都开花了!
我也不停地夸赞母亲,太厉害,我要是养这些花,估计都得养死。母亲很是得意,告诉说我,你要是养也不能死,我现在有经验了,你不能养死那些花,有我呢,我告诉你!
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是我心里最大的慰藉。

(二)如果你来,我在风中等你,如果你来,我在夕阳下等你!真是美妙的画图。
你真来了!带着风,还有笑容。如果默契成了一种相知,我宁愿等待。
风不言,风中有我等你的絮语。我喜欢你的笑容,和你越来越平和的目光。
风都嫉妒我们欢声笑语,它摇摆着绿叶,摇摆着阳光,肆虐无度。只是我们的笑声,让阳光都羞涩。
你说:经历这么多,终于明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说: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我们终是都悟了,这个中的艰辛,苦涩,纠结,心痛,统统随风。心静了,平和了,这世界的纷扰少了很多。
你们也来了,我在晚餐桌上等你!
家是随意的地方,你横着,竖着,躺着,倒着,虽然一阵忙碌,但心里却是阵阵的暖意。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那里。但你能来,真是给了我莫大的惊喜。
能够聚到一起是缘。缘深缘浅缘聚缘散缘来缘去,其实都是,我在想你,而你刚好想着我。
其实想想,我们见的,都是我们爱的人,不是么?因为爱,所以相见。因为爱,把风中的,夕阳下的等待聚在一起。友至,开怀。

(三)
六月中,与大雨相遇,惊雷炸响。馄饨的世界,雨,洗涤的是污浊,滋润的土地。
其实真的好些日子没见这么大的雨。漆黑的天宇中,雨水像泼下来一样。点点的灯光透过雨帘,外面是白茫茫的的世界,是水的世界。
过堂的风,居然很凉,疑似秋天一般。
没有星星的夜晚,雨敲打着窗,看窗前雨痕斑斑,听窗外雨声哗哗。
母亲许是倦了,亦或是担心她的小苗被雨水湮了,早早就睡下了。
躺在母亲的身边,在静寂的房间中听雨的声音,哗哗,哗哗,哗哗,今夜有雨,午夜听雨。
雨夜中有梦入眠,晨起还在纠结夜晚雨中的梦境。

晨起,看炊烟缥缈,听蛙声一片。偶遇布谷鸟的叫声传来,时远时近,相互应和。
静穆,雷声伴随着丝丝小雨,给静静的小村庄播撒希望。
画一个精致的妆容,在清晨的庭院走来走去。
青砖灰瓦的老屋,脚下砖石铺就的庭院。满眼满眼的绿色铺天盖地而来。极目远眺,远处朦胧处,犹如仙境,如画图。
权且做一次画中仙子,于惊雷声处漫步,漫步在青砖灰瓦的老屋。
雨丝条条垂下,润发,涤脸,湿润了衣裳。
远处无人,近处无人,一个喜欢雨的女子,听雷声隆隆,看雨丝顺天而下。还有叮叮咚咚的声响。
母亲一只闲置的桶,放院中一角。那最自然的雨滴敲打声,那旋律,是雨的和弦。
万物皆净,此刻,徜徉在雨雾中,仿如走入江南的雨巷,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对望,互赠一朵微笑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