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长读书会

感恩2020年的春天,让我在正念中找到自己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turnningF

        这个2020年的开始,充满了各种意料之外,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我今天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转变。

        我知道朋友中有不少学过时间管理的老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脑海中会形成了一种思维,一直在规划和运转,一直在筹划下一步做什么,脑海中多是“日程表”“行动清单”,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投入,“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却没想到,中国的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我们突然被那么强大的力量,按下了常规生活的“暂停”键。

       

一开始,我还是不以为然,比较平静地面对这额外的假期。我很认真地安排家人的生活、特别是趁着突然“恩赐”的假期,提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计划和女儿的幼小衔接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事情的严重程度远超想象。

        武汉封城,湖北封省,口罩一扫而空,到处开始弥漫焦虑甚至互相猜疑的情绪,每天网上的疫情播报虽然能实时获取不少信息,但也变相让大家的情绪都聚焦在疫情的突飞猛进中。形势很严峻,连中国人最最重视的春节所有拜年活动都必须取消,大家居家隔离,出门要戴口罩,出入小区要有通行证,日常逛逛菜市场这样的小事,现在变成家里“委以重任”的大事。热闹的大街,居然出现难得一见的寂静。虽然,我不是店铺老板,我没有背负着租金和员工薪酬的压力,但是看着冷静的街道和长时间关闭的食肆,心里涌起的是凄凉和担忧。相信每一位经历过的中国人都会身同感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平凡的老百姓,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和无力。忍不住问,这个2020年到底是怎么了?这是一个大大的玩笑,还是一个报复?我到底能做什么?我是不是只能随波逐流坐以待毙?

        心浮气躁之际,我非常感恩遇到了这样一本书,它用优美充满韵味的语音,告诉我“混沌则暗,觉醒则明”。这个世界一直没有变化,变的是我们的心念,高速运转下,什么都旋转起来,以至于丢了自己。

      这里我非常诚挚地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就是乔.卡巴金博士的《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作者:卡巴金博士,他被称为正念之父,有着权威的医学背景,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同时他也对佛教有深入的了解,从中掌握了正念的精髓,并且从宗教中延伸出来,运用到精神治疗方面,他在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并设计了“正念减压疗法”,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的方式,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

那么,什么是正念呢?

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这本书,就是从何谓正念,如何修习,正念的精髓和日常生活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正念。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之所以焦虑,就是把眼光从“现在”移开了,对过去有执着,纠结于为什么发生了。同时,又对未来产生了的预期,对于没有实现或者可能无法实现的预期产生了落差。

而恰好正念修习,就告诉我们,回到当下,回到内在。放下评判,接纳自我。

正念意味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这种专注使我们对当下的现实更自觉、更清明、更接纳。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我们的生命只在一个又一个当下中展开。如果这些当下中有许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全身心参与,那么很可能我们不仅会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而且会意识不到自身成长和蜕变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我开始尝试,按书里提及的方法,去反思,也运用在日常的冥想和静坐中。我发现每天起来后,静坐一段时间,或者在情绪上头的时候,放下手头的事情,先安静冥想一下,能很好地缓解和平复我的情绪。我逐步在静坐中,感受到了平和,感受到对周遭的坦然和感恩,感受到了对每一刻的喜悦。

有几个体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清醒。

我真的清醒吗?何谓迷失,迷失就是不能找到自我,不能挖掘自我的所有潜能。也就是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我认为更是无法清楚判断自身所处的境况(每个境遇中的自己是不是不一样的呢?或者是可以挖掘出自己的不同面?)

我们能触摸到我们不断展开的生命吗?我们能接受自己的本性吗?我们能直面遭遇的各种挑战甚至主动迎接挑战吗?在挑战中检验自己,不断成长,忠于个人原则,忠于自我,找到吾道,并最终不仅接受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享受挑战,我们能做到吗?

2.停顿。

停顿给我们指引。

在一天中,不时抽时间停下来,坐下,感受自己的呼吸。你可以抽5分钟,或甚至几秒。摒弃一切,充分拥抱当下,包括你的感受和认知。不要试图改变什么,只需呼吸,无拘无束;呼吸,顺其自然;放下那种想让此刻有所不同的念头;在心里,在脑中,任由这一刻保持它的本原状态,任由自己保持本原状态。然后,一切就绪时,沿着自己的内心指引的方向,清醒而坚定地,前进。

3.自愿简单

精神意识有时会“陶醉”于多线程工作,它总要你见缝插针地做点事情,它和我的大脑合伙同谋使我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浑浑噩噩、神志不清;培养自愿追求简单的品质来抵制这种冲动,我相信这种品质会给我的心灵带来深层次的滋养。要修习这种品质,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确信此时当下就只为这一件事情而设。

4. 静坐中,会有思考吗?

静坐就是放下外在,回归自我,首先是接纳自我,包括我的飘忽脑海的想法,如果在静坐中发现自己又开始想东想西,无需责怪,容许自己产生想法,平静地“看到”这些想法,然后回来,重新回到内在。这就是最初的觉察和接纳。过去,其实我们一直有充斥在脑海中的各种想法却不自知,现在只是因为静坐,让“它们”被觉察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5.接纳

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耗很多能量来否认或抗拒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为我们总希望事情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但这样除了让自己产生焦虑压力和无力感外,毫无意义。更糟的是,这样抗衡现实的能量消耗,把我们剩余不多的,可以用于觉察、平复疗愈和专注的能量也消耗掉了。如果我们能够维持对当下的持续专注,就会明白并确定,一切都是会改变的。每分每秒都是练习接纳的良机,而学习接纳本身即已富含智慧。

同时,接纳此刻并不意味着对当前发生的一切妥协。仅仅意味着一种清醒的认知:一切正在发生之事,正在发生。接纳并不会告诉你该做些什么。后续之事以及你所选择的事,都源于你对当下的认知。你也许会尝试将自己对“当下即是”的深刻洞悉用行动表现出来。它是否会影响到你对前进或回应方式的选择?你是否会默想,当下也许真的就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如果真的有这种感想,这种感想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以上,就是我在这两个月以来的所思所想。在正念和静坐方面,我只是刚刚接触的小白,在这里献丑了。

        我知道,今天全球各地,都在经受着疫情的考验,所以我希望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和心得和大家分享。我希望通过我的抛砖,可以引起大家一点关注和觉察,给自己停顿的机会,每天给自己至少一次机会和自己呆在一起,就那么一刻,或许就能在心中开出一枝花。我在静坐中,逐步体会到了烦躁的自己,也看到了从紧绷到慢慢松弛的自己,我发现越是松弛,越有充盈的感觉,在静坐中体验生命本身能量、使命和美好。也很期待各位的感受和反馈。

        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