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不回家”老父流泪,不能简单地将矛头指向他乡的子女
10月1日据媒体报道,中秋前夕,山西吕梁的李兴桂中老两口抓紧时间用石磨碾压着辣椒,盘算孩子们走时每人都能带上他们最爱吃的辣椒酱,当得知2子4女中秋佳节均表示不回家时,面对为其准备好的辣椒酱等土特产,悲从心生,情不自禁地哭了。化解“老父”之痛,能简单地将板子全部打在他乡的子女身上?在外的子女们,如何解决孝敬父母与生活压力的问题?当我们离梦想越近时,是否离家越来越远?在外打拼的子女们,你们的父母怎么办?
子女与父母都是矛盾的载体。离家千里,归家少的子女是不懂孝道吗?站在子女的角度,一方面,当代人大多数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想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当今的经济发展现状,不想拘泥于较小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北上广甚至远至大洋彼岸。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者而言,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城市打工谋生也不易,离家、归少,更是一种无奈,即使想回家看看父母,往往是请假难、扣发奖金……,得不偿失;加之,佳节之际,人多、车多,一票难求,路途艰辛,身心疲惫。虽身处远方,心系父母,但无可奈何,只好委屈年迈父母,这一代年轻人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经常对尽孝感觉力不从心。对父母来说,尤其是农村父母们虽然渴望子女出人头地,但随着时间的老区也希望享受儿孙绕膝的欢乐,面对子女的“不回”以致于他们在子女是走还是留的问题满心矛盾。指责“不回家子女”易如反掌,冷静思考,其实“子女”不是不想回家,更多是不能回家。
古语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孝敬父母与你追求梦想、生活的质量的同时并不冲突,我们能做的是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尽孝与感恩。其实在我们二十至三十岁的时候,父母还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你大可做到游必有方。日常的关心不能因为忙碌就将它搁置,过节尽量抽时间回家看望,或者带着父母去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当你不在家时,言语上的关心,偶尔的小惊喜都会让父母感受到你的贴心。待你走到一定高度,有能力时你选择回家或者接父母同住。尽孝要知道父母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而且要自己有能力你才能做到尽孝。所以在你安顿好家里的事宜前提下,用你的努力打拼,缩短与父母相隔的时间、距离。
但众多子女,不过是偶尔打个电话,时不时寄点钱物,仅此而已。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自己的天职,而且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为其提供吃穿之用,更重要的是,要给予精神的慰藉,常回家看看。相隔两地,在你空闲的时候陪伴父母比电话、视频联系温暖更为实在。比起物质需求,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为重要和急迫,老辈很多父母们对子女的爱是全心全意的,他们全部精力都扑在孩子身上,而是把全部都献给了子女。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可能做到他们那样了,因为我们懂得了太多,所以欲望太多,人也更自私了。孩子就是年轻的时候去经营老了才去收获的,等你老了虽然可以进养老院,但连个牵挂你的人都没有,人有情感需求,总需要有点牵挂和盼头。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以后远走高飞总是不回家,你会不会很失落?爱当然不是捆绑,但爱肯定是需要陪伴的。作为年轻人,如果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你,你大可以不回家,一心一意在外边打拼事业或者声色犬马,如果你的父母很需要你,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吧,观点是别人的,而生活是自己的。缺乏经济能力,努力奋斗必然少不了,因为学业、工作的忙碌、路途的疲劳而不能回去看看父母的,回头想想便不算什么难以克服的事。踏踏实实、力所能及的陪伴,胜过一万句话语。除了父母与子女双方的努力外,政府也要加强对老人的安顿,为当代年轻人减轻奋斗些“社会”压力,与企业共同携手,确保劳动者有合理的休息时间的权利,让“常回家看看”在时间上得到合理保障。
“老人”因盼子女归家梦破而哭,指责子女理所当然在,但在指责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多些理解,早日实现万家团圆。(撰稿人:马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