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要更比一代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68365/e1e46782a4a92b7a.jpg)
父母与孙子孙女们
在我的初中时代,最无法忘记的事情,就是二哥相亲。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政府刚刚开个政策口子,允许个体户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我家所在地的公社政府,每年会举办一两次庙会,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会来镇上赶庙会。我家借着近水楼台,以摆摊卖冰棍卖冷饮起家,挣了一些钱,然后瞅准机会,在公社政府大院旁,搭个棚子,开了一个固定小饭馆。
妈妈能说会道,既能上下梳通关系,又能招揽顾客;父亲踏实勤劳,执行力特强,把店里店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哥已分家,独立门户,有时间就来帮忙照看;二哥刚成年,年轻力壮,脾气直,人也憨厚,在妈妈的指派下,成了家里的劳动主力。我和弟弟放学回家,也帮忙收钱、发货、卖东西,打打下手。
就这样,全家人齐心协力,用心经营,手里开始有了余钱。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一家人,终于不用再为吃穿发愁。
在河南老家,年轻人为保证能够早点传宗接代,二十岁左右结婚是常事。更早的年代,像父母和大哥,不是指腹为婚,就是早早定下了娃娃亲,一到成年便张罗结婚。人们只在意谁家孩子有没有媳妇,不在意合不合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婚姻质量也开始有了要求。等到八十年代,二哥成年时,男女双方先见面,合意后再订婚,就成了当时的潮流。但自由恋爱依然稀少,大部分都是靠媒人介绍。
可能是家里开饭馆,手里有了活钱,较一般家庭更有优势;也可能是妈妈第一次有机会给儿子相亲;也或者,有我这个小妹妹保底,实在不行还有换亲方案。总之,妈妈对二哥的相亲对象很是一番挑剔,几乎十里八乡的媒人都成了我家的座上客。
别人和妈妈介绍过的女孩,数也数不清。印象中至少有二十个人的条件,基本符合妈妈的想象,从而约定对方登门见面。家里每隔几天,就有一次相亲仪式。长得木讷的,不行;穷乡僻壤的,不行;父母口脾不好的,不行;家里兄弟姐妹多的,不行;五官不端正的,不行;有不良嗜好的,更不行。
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两个女孩,个个身高一米六五以上,其他条件也相当不错,最后还是坚决放弃。一个是因为唇毛比较浓,妈妈说是长一幅男人像,不吉利。还有一个见面的时候,身上味道不清爽,怀疑有腋臭。妈妈说每天和这气味在一起,呼吸都无法舒展,影响健康。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不透,在二哥的婚事上,妈妈为什么一反常态,这么挑剔?后来有机会,问过她,妈妈说:
“关键的事情,要早点做布局。以前咱家穷,有人不嫌弃咱,找个媳妇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现在条件好了,选一个顺心顺眼的,大家可以开心相处,一代也会更比一代强。”
原来妈妈这么给力,给二哥相亲找媳妇儿,考虑的不仅仅是未来家庭相处的能量气场,还要考虑优化下一代的遗传基因。
千里百里挑一中,大家最后终于统一意见,选定了现在的二嫂。身高一米六八,肤白貌美,家里姐妹三人,排行老二。那时候,姐妹仨往人前一站,三朵金花一样,让人心花怒放。
按照规矩,订婚后,男女双方就可以多走动,见见面,加深了解。我们发现,二嫂除了模样俊俏外,由于她父亲去世早,三姐妹由母亲带大,所以很能吃苦,家务活儿不错,手工刺绣尤其漂亮。
二哥呢,长着我们家的招牌大眼睛,身材高大魁梧,耿直憨实,按照当时当地的财富标准,已经有点“高富帅”的意思。郎才女貌,二哥二嫂俩人自己相互也喜欢,这门亲事总算定了下来。
我上高中的那年,二哥被征兵,要去新疆。小饭馆也赶上拆迁,关了门。家里又过上了靠天吃饭的生活。为了保证婚事不出现反复,妈妈让二哥二嫂在当兵前结了婚。
二哥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他去了遥远的新疆,家里的重活和累活,自然就落在了新进家门的二嫂身上。二嫂从此开始了和我们一家老小相依为命的日子。
在河南农村,那几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热情高涨,家家拿出看家本领。人们最瞧不起种不好庄稼的人家。妈妈一直不太擅长干农活,父亲精力有限,早已累得驼了背。我和弟弟年纪小,还在上学,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嫂年轻,又生性好强,生怕俺家田里的那些庄稼,伺弄得不好,被邻居们笑话。常常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不是拔草,就是施肥,今天打农药,明天灌溉浇水,恨不得一个人把活全包了,楞是把家里的十来亩田地,种得像标本似的,人见人夸。
不仅如此,二嫂人好,实心实意。对爹妈、对我、对弟弟,一进门就像天生一家人似的,没有一点隔阂。我放学一回家,就喜欢围着二嫂转,虽然帮不上大忙,至少可以做个伴,聊聊天。我俩都有一颗不甘落后的争强好胜心,在艰难时互相鼓励,互相依靠,彼此信任,很是默契,情同姐妹。
让爹妈尤其高兴的是,二嫂连续生了两个大白胖小子,吸收了二哥二嫂的优点,长得一个比一个惹人喜欢。后来个个是一米八五以上的阳光帅气男。妈妈曾为这次成功的相亲选择很是得意过一阵子。
二零零六年左右,二嫂不知为何得了抑郁症。每天不敢吃东西,见人就躲,人已瘦得完全不成样子。老家人不知道这是病,嫌她心眼小,嫌她作,使病情一步步加深,甚至危及生命。
我回老家见到病中的二嫂,第一个反应就是心疼,心剧烈的疼痛。我忘不了那个俊俏善良的二嫂模样,忘不了我们相依为命的日子,忘不了我们一起吃过的苦,更忘不了我在深圳生孩子时,她在医院一遍遍帮我擦试汗渍和血渍,那种毫不嫌弃的温暖。
再说,妈妈费心优育的两个宝贝孙子,当时一个正在上大学,一个正在上高中。学习任务紧张,正是需要二嫂照顾的时候,却反要为她担心难受。没有了妈妈和一个温暖的家,他们怎么可能拥有一颗安定的心?
我暗自下定决心,不管花多少钱,不管其他人有没有信心,一定要把二嫂的病治好,千方百计,绝不放弃。
幸好二嫂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我的默契和信任,同意和我一起到深圳接受治疗。经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我们一起战胜了病魔,二嫂又恢复了往日模样。
一路走过来,越来越感受到,一代要更比一代强,需要太多的条件:优秀的遗传基因、勤劳善良的父母、健康温暖的大家庭、自强不息的下一代。
下一代中,谁能够脱颖而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谁有格局,看谁敢担当,看谁更自强,看谁始终把“一代要更比一代强”当成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上一篇
下一篇